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钢板冷却换热机理 | 第13-14页 |
1.3 超快冷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1 超快冷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2 超快冷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中厚板轧线超快冷系统组成 | 第18-32页 |
2.1 超快冷系统设备组成 | 第18-24页 |
2.1.1 供水系统 | 第18页 |
2.1.2 分流集水管 | 第18-19页 |
2.1.3 喷嘴 | 第19页 |
2.1.4 吹扫系统组成结构 | 第19-20页 |
2.1.5 冷却区辊道技术参数 | 第20页 |
2.1.6 上框架提升装置 | 第20-21页 |
2.1.7 辅助部分 | 第21-22页 |
2.1.8 现场仪表及选型 | 第22-24页 |
2.2 超快冷自动化系统功能描述 | 第24-27页 |
2.2.1 保持两套系统各自的独立性 | 第24-25页 |
2.2.2 主要具备的功能 | 第25页 |
2.2.3 控制方式 | 第25-26页 |
2.2.4 HMI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2.3 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 第27-30页 |
2.3.1 概述 | 第27页 |
2.3.2 过程控制序列简述 | 第27-29页 |
2.3.3 联动水冷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超快冷基础自动化系统设计 | 第32-38页 |
3.1 系统概述 | 第32-33页 |
3.1.1 原轧线水冷系统简述 | 第32-33页 |
3.2 超快冷自动化网络系统概述 | 第33-34页 |
3.3 基础自动化系统设计 | 第34-36页 |
3.3.1 系统组成与结构 | 第34页 |
3.3.2 柜体排列 | 第34-36页 |
3.3.3 系统接地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超快冷控制功能设计 | 第38-64页 |
4.1 冷却水流量精度控制 | 第38-43页 |
4.1.1 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 第38-39页 |
4.1.2 阀门特性及流量标定 | 第39-40页 |
4.1.3 流量控制策略 | 第40-43页 |
4.2 物料跟踪及辊道控制 | 第43-50页 |
4.2.1 跟踪系统概述 | 第43-44页 |
4.2.2 辊道线速度 | 第44-45页 |
4.2.3 物料跟踪原理 | 第45页 |
4.2.4 跟踪精度的提高 | 第45-47页 |
4.2.5 水冷温度均匀性控制 | 第47-50页 |
4.3 升降控制系统设计 | 第50-53页 |
4.3.1 组成结构 | 第50页 |
4.3.2 驱动原理 | 第50页 |
4.3.3 实际辊缝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4 液压缸同步控制 | 第51-52页 |
4.3.5 上框架电动控制连锁点 | 第52页 |
4.3.6 液压缸伸缩状态的相关逻辑判断及操作说明 | 第52页 |
4.3.7 框架防撞装置 | 第52-53页 |
4.4 主管道供水系统 | 第53-54页 |
4.4.1 水系统概述 | 第53-54页 |
4.4.2 切换阀控制 | 第54页 |
4.4.3 稳压控制 | 第54页 |
4.5 吹扫控制系统设计 | 第54-56页 |
4.5.1 设备组成 | 第54-55页 |
4.5.2 空气吹扫控制 | 第55页 |
4.5.3 侧喷和中喷控制 | 第55-56页 |
4.6 通讯系统设计 | 第56-60页 |
4.6.1 数据流 | 第56-60页 |
4.7 步序连锁控制 | 第60-62页 |
4.8 喷嘴保护功能投入与最低流量校准 | 第62-63页 |
4.8.1 喷嘴保护的重要性 | 第62页 |
4.8.2 喷嘴保护功能实现 | 第62-6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超快冷控制系统实现 | 第64-70页 |
5.1 系统运行 | 第64页 |
5.2 设备能力及工艺水平 | 第64-66页 |
5.2.1 冷却能力 | 第64-65页 |
5.2.2 钢板板型 | 第65页 |
5.2.3 温度均匀性 | 第65-66页 |
5.2.4 温度命中率 | 第66页 |
5.3 联动冷却钢板生产情况 | 第66-68页 |
5.3.1 高强钢Q690减量化生产 | 第66-67页 |
5.3.2 管线钢X80 | 第67页 |
5.3.3 抗大变形管线钢X70HD | 第67-68页 |
5.4 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