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蛹虫草简介 | 第9-10页 |
1.2 蓝光调控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蓝光对植物的调控作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蓝光对动物的调控作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蓝光对真菌的调控作用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 蓝光诱导蛹虫草产生分生孢子数量的变化 | 第17-20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实验菌种及其活化 | 第17-18页 |
2.2.2 实验方法和过程设计 | 第18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蓝光诱导蛹虫草虫草素含量的变化 | 第20-25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0页 |
3.1.2 主要的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3.1.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4页 |
3.3.1 蛹虫草的培养 | 第22-23页 |
3.3.2 蓝光对蛹虫草产虫草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蛹虫草蓝光诱导两步法发酵产类胡萝卜素 | 第25-3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4.1.1 培养基 | 第25页 |
4.1.2 菌种活化 | 第25页 |
4.1.3 蛹虫草母种的培养 | 第25页 |
4.1.4 蛹虫草发酵培养基黑暗期间的摇瓶培养 | 第25页 |
4.1.5 蛹虫草发酵培养基蓝光照射时的静置培养 | 第25页 |
4.1.6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4.1.7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扫描检测 | 第26页 |
4.2 结果及分析 | 第26-30页 |
4.2.1 蛹虫草黑暗静置培养后生长在培养液表面菌丝体的颜色 | 第26页 |
4.2.2 蛹虫草蓝光照射静置培养后培养液表面菌丝体颜色变化 | 第26-28页 |
4.2.3 不同摇瓶天数所得蛹虫草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 第28-29页 |
4.2.4 黑暗摇瓶培养 2d 后静置培养时不同蓝光照射天数对蛹虫草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影响 | 第29页 |
4.2.5 所获得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检测 | 第29-3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5 蓝光诱导下蛹虫草类组氨酸激酶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 第31-49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5.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31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5.1.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 第32-33页 |
5.1.4 引物设计 | 第33-3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5.2.1 蓝光诱导组氨酸激酶基因的部分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 第34-38页 |
5.2.2 类组氨酸激酶基因第二部分基因序列的克隆及测序 | 第38-40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7页 |
5.3.1 蛹虫草类组氨酸激酶基因第一个片段的获得 | 第40-43页 |
5.3.2 蛹虫草类组氨酸激酶基因第二个片段的获得 | 第43-46页 |
5.3.3 序列拼接 | 第46-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6 类 KEXIN 基因的克隆测序及 NORTHERN 杂交检测 | 第49-63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49-52页 |
6.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49页 |
6.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9-50页 |
6.1.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50页 |
6.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0-51页 |
6.1.5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 第51页 |
6.1.6 引物设计 | 第51-52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2-58页 |
6.2.1 蓝光诱导 kexin 基因的部分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 第52页 |
6.2.2 kexin 基因 Northern 杂交流程 | 第52-58页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6.3.1 kexin 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及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6.3.2 kexin 基因的 Northern 杂交和分析 | 第60-6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7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