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工业近景摄影测量 | 第10-11页 |
1.1.2 工业内窥镜 | 第11页 |
1.2 工业内窥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的内窥镜产品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的内窥镜产品 | 第13-14页 |
1.3 双目立体工业内窥镜量测技术 | 第14-17页 |
1.3.1 双目立体摄影测量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工业内窥镜量测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课题意义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8-20页 |
1.5.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本论文的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工业内窥镜缺陷检测与量测系统集成设计 | 第20-26页 |
2.1 方案设计 | 第20-22页 |
2.1.1 方案设计的目标 | 第20页 |
2.1.2 系统功能 | 第20-22页 |
2.2 工业内窥镜系统结构 | 第22-24页 |
2.2.1 图像采集传输部分 | 第22-23页 |
2.2.2 图像数据处理部分 | 第23页 |
2.2.3 缺陷检测与几何测量部分 | 第23页 |
2.2.4 人机交互控制部分 | 第23-24页 |
2.3 硬件设计部分 | 第24-25页 |
2.4 软件设计部分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工业视频内窥镜的硬件设计 | 第26-38页 |
3.1 工业内窥镜系统光轴系统 | 第26-28页 |
3.2 相机的选型及结构设计 | 第28-32页 |
3.2.1 工业相机的分类 | 第28-29页 |
3.2.2 CCD 相机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 第29-30页 |
3.2.3 采集模块集成设计 | 第30-32页 |
3.3 光源的选择及位置的布置 | 第32-35页 |
3.3.1 光源 | 第32页 |
3.3.2 光源的基本参数 | 第32-33页 |
3.3.3 光源的照明设计 | 第33-34页 |
3.3.4 光源的选型及位置设计 | 第34-35页 |
3.4 图像采集卡 | 第35-37页 |
3.4.1 图像采集卡功能 | 第35-36页 |
3.4.2 图像采集卡的结构 | 第36页 |
3.4.3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相机标定 | 第38-60页 |
4.1 相机畸变模型 | 第38-40页 |
4.2 二维直接线性变换标定 | 第40-45页 |
4.2.1 运用二维 DLT 求解相机的内、外参数 | 第41-44页 |
4.2.2 利用 DLT 求取的初值运用光束法平差求解内、外参数 | 第44-45页 |
4.3 基于改进的两步标定法 | 第45-52页 |
4.3.1 相关坐标系转换 | 第46-48页 |
4.3.2 两步法标定流程 | 第48-52页 |
4.4 引入制约条件的立体视觉系统的检校 | 第52-55页 |
4.5 实验与结果 | 第55-60页 |
第五章 基于弱自然纹理的特征点匹配 | 第60-66页 |
5.1 纹理简介 | 第60页 |
5.2 自然纹理的特征信息 | 第60-61页 |
5.2.1 灰度共生矩阵法 | 第60-61页 |
5.2.2 自相关法 | 第61页 |
5.3 自然纹理的特征提取 | 第61-62页 |
5.4 基于自然纹理的特征匹配 | 第62-64页 |
5.5 典型图形的纹理缺陷量测 | 第64-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实验与结论 | 第66-76页 |
6.1 立体量测功能集成实验 | 第66页 |
6.2 基于自然纹理的特征匹配实验 | 第66-67页 |
6.3 典型图形的测量实验及精度分析 | 第67-75页 |
6.4 实验总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7页 |
7.3 系统开发经验 | 第77-78页 |
7.4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