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导论 | 第10-12页 |
二、 孟德斯鸠“法意”观的思想基础和要素安排 | 第12-31页 |
(一) 孟德斯鸠“法意”观的思想基础 | 第12-18页 |
1.孟德斯鸠对“法”的理解 | 第12-13页 |
2. 孟德斯鸠对人性的理解 | 第13-14页 |
3. 孟德斯鸠对各种法律的划分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 | 第14-16页 |
4. 孟德斯鸠对立法者的素质和立法内容的理解 | 第16-18页 |
(二) 孟德斯鸠“法意”的要素安排 | 第18-31页 |
1. 政体原则的核心作用、影响政体原则的主要要素以及政体原则的腐化 | 第18-24页 |
2. 政治体在国际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 第24-25页 |
3. 良善政体的绝对目标—宽和政体和政治自由 | 第25-26页 |
4、 影响良善政体具体目标(政治自由程度)的主要要素 | 第26-31页 |
三、 孟德斯鸠的“法意”观对立法者立法的指导作用 | 第31-44页 |
(一) 孟德斯鸠对各国立法者的原则性立法建议 | 第31-34页 |
1. 只有洞察一国整体政制的人才能立法明智 | 第31-32页 |
2. 伟大的立法者应如何进行立法 | 第32-34页 |
3. 孟德斯鸠的立法建议是原则性的,而非具体性的 | 第34页 |
(二) 孟德斯鸠对法国当时的立法者的立法建议 | 第34-44页 |
1. 法国当时的时代背景 | 第34-36页 |
2. 法国的继承制度、民法制度和采地制度的变迁 | 第36-41页 |
3.法国所应走的政体道路 | 第41-44页 |
四、 孟德斯鸠的“法意”观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44-46页 |
(一) 孟德斯鸠的“关系论”思想和政体原则的重要作用 | 第44页 |
(二) 当代中国的立法者 | 第44-45页 |
(三) 当代中国的立法目标——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