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侵权获益赔偿的构成及问题 | 第12-21页 |
| 2.1 侵权获益赔偿的相关案例 | 第12-14页 |
| 2.1.1 摩洛哥卡洛琳公主案 | 第12-13页 |
| 2.1.2 湘北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诉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等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 第13-14页 |
| 2.2 案例评析及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 2.3 侵权赔偿理论检视侵权获益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16-21页 |
| 2.3.1 加害行为 | 第16-17页 |
| 2.3.2 加害人获益 | 第17-18页 |
| 2.3.3 因果关系 | 第18-19页 |
| 2.3.4 主观因素 | 第19-21页 |
| 3 侵权获益赔偿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21-31页 |
| 3.1 侵权获益赔偿与不当得利的比较 | 第21-23页 |
| 3.1.1 获益与得利 | 第21-22页 |
| 3.1.2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 3.2 侵权获益赔偿与不法无因管理的比较 | 第23-26页 |
| 3.2.1 不法无因管理与无因管理 | 第24-25页 |
| 3.2.2 法律范畴 | 第25-26页 |
| 3.3 因侵权而获益赔偿与扩张的损害赔偿的比较 | 第26-29页 |
| 3.3.1 受损的标准和受损的计算标准 | 第27-28页 |
| 3.3.2 目的和效果的比较 | 第28-29页 |
| 3.4 因侵权而获益赔偿——独立性与特殊性 | 第29-31页 |
| 4 侵权获益赔偿请求权的性质和功能 | 第31-35页 |
| 4.1 法律范畴 | 第32-33页 |
| 4.2 请求权基础的分析 | 第33页 |
| 4.3 侵权获益赔偿的功能 | 第33-35页 |
| 5 对我国侵权获益赔偿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35-42页 |
| 5.1 《侵权责任法》第20条的思考 | 第36-37页 |
| 5.2 诉讼时效以及举证责任的承担 | 第37-38页 |
| 5.3 归责原则的认定 | 第38-39页 |
| 5.4 获益事实的判断及数额之确定 | 第39-42页 |
| 6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