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抗菌素制造论文

一株抗真菌抗生素菌株的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真菌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及发展方向第13-21页
        1.2.1 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现状第13-16页
        1.2.2 抗真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第16-21页
    1.3 菌种的诱变第21-23页
        1.3.1 紫外诱变第21页
        1.3.2 离子注入诱变第21-23页
    1.4 菌种鉴定方法的发展第23-27页
        1.4.1 传统鉴定方法第23-24页
        1.4.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种鉴定中的应用第24-27页
    1.5 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策略第27-31页
        1.5.1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8页
        1.5.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28-31页
    1.6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31-33页
第二章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筛选、诱变与鉴定第33-48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2.2.1 试剂第33-34页
        2.2.2 仪器第34页
        2.2.3 菌株第34-35页
        2.2.4 培养基第35页
    2.3 实验方法第35-41页
        2.3.1 菌株分离与筛选第35-36页
        2.3.2 菌体的诱变第36页
        2.3.3 菌体的形态特征观察第36-37页
        2.3.4 生理生化反应第37-38页
        2.3.5 16S 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第38-4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2.4.1 菌株分离与筛选第41-42页
        2.4.2 菌株离子注入诱变第42-43页
        2.4.3 菌株稳定性研究第43-44页
        2.4.4 菌种鉴定第44-46页
    2.5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抗真菌化合物发酵工艺的单因素优化第48-63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8-50页
        3.2.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3.3.1 制霉菌素标准曲线第52页
        3.3.2 发酵培养条件的单因素优化第52-58页
        3.3.3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第58-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响应面优化抗真菌化合物发酵培养基组成第63-75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4.2.1 材料第63页
        4.2.2 方法第63-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4.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66页
        4.3.2 核酸与菌体干重的关系第66-67页
        4.3.3 Plackett-Burman实验第67-68页
        4.3.4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第68-69页
        4.3.5 响应面分析方法第69-74页
    4.4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发酵工艺放大及动力学研究第75-85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5.2.1 实验材料第75-76页
        5.2.2 分析方法第76-77页
        5.2.3 分批发酵实验第7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7-84页
        5.3.1 搅拌转速的优化第77-78页
        5.3.2 通气量的优化第78-79页
        5.3.3 发酵液初始pH值的优化第79-80页
        5.3.4 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第80-84页
    5.4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建议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作者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拿大的海洋环境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乙炔氢氯化制氯乙烯无汞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