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9-11页 |
1.2.1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 第9-10页 |
1.2.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优点 | 第10-11页 |
1.2.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 | 第11页 |
1.3 电解质中锂离子传导机理 | 第11-13页 |
1.3.1 液态电解质导电机理 | 第11-12页 |
1.3.2 陶瓷/聚合物电解质导电机理 | 第12-13页 |
1.3.3 离子液体电解质导电机理 | 第13页 |
1.4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13-14页 |
1.5 锂离子电池电极改性方法 | 第14-15页 |
1.5.1 设计制备纳米结构电极 | 第14页 |
1.5.2 调控结晶度 | 第14-15页 |
1.5.3 引入结构缺陷 | 第15页 |
1.6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改性方法 | 第15-20页 |
1.6.1 修饰聚合物基体 | 第16-17页 |
1.6.2 选择合适的锂盐 | 第17-18页 |
1.6.3 优化有机增塑剂 | 第18-19页 |
1.6.4 掺杂无机粒子 | 第19页 |
1.6.5 添加离子液体 | 第19-20页 |
1.7 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现状和挑战 | 第20-21页 |
1.8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接枝共聚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 | 第23-5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2.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基体的合成 | 第25-26页 |
2.1.3 多孔膜的制备 | 第26-28页 |
2.1.4 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28页 |
2.1.5 组装测试电池 | 第28-30页 |
2.2 主要仪器和分析表征方法 | 第30-37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2.2 分析表征方法 | 第31-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0页 |
2.3.1 共聚物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2.3.2 微观形貌 | 第38-40页 |
2.3.3 热学性能 | 第40-41页 |
2.3.4 力学性能 | 第41-43页 |
2.3.5 吸液率 | 第43-44页 |
2.3.6 保液性能 | 第44-45页 |
2.3.7 离子电导率 | 第45-48页 |
2.3.8 电化学稳定窗口 | 第48-49页 |
2.3.9 首次充放电性能 | 第49页 |
2.3.10 循环性能 | 第49-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3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3-55页 |
3.1 总结 | 第53-54页 |
3.2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