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全无缝桥梁接线路面合理长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无缝化桥梁接线路面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1 国外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内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配筋接线路面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无缝桥梁接线路面受力性能分析第21-4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模型第21-23页
    2.3 地基摩阻力模型第23-27页
    2.4 接线路面温降时受力性能分析第27-32页
        2.4.1 计算假定第27-28页
        2.4.2 配筋接线路面板受力性能分析第28-29页
        2.4.3 配筋接线路面内力与位移计算推导第29-32页
    2.5 锚固地梁受力分析第32-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带地梁配筋接线路面长度计算及配筋设计第41-53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主梁温降内力与变形计算第41页
    3.3 配筋接线路面长度及配筋计算第41-43页
        3.3.1 设计控制指标第41-42页
        3.3.2 计算流程及说明第42-43页
    3.4 配筋接线路面端部地梁设计第43-45页
        3.4.1 地梁宽度确定第44页
        3.4.2 地梁配筋计算第44-45页
    3.5 设计示例第45-48页
    3.6 接线路面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8-52页
        3.6.1 层间摩阻力对配筋接线路面长度的影响第49-50页
        3.6.2 板厚度对配筋接线路面长度的影响第50页
        3.6.3 配筋率对配筋接线路面长度的影响第50-51页
        3.6.4 温差对配筋接线路面长度的影响第51-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温度作用下无缝桥梁接线路面有限元分析第53-65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接触分析理论第53-56页
        4.2.1 接触分析模型第53-54页
        4.2.2 层间滑动接触分析模型第54-55页
        4.2.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模型选择第55-56页
    4.3 有限元建模第56-59页
        4.3.1 基本假定第56页
        4.3.2 单元类型选取第56-59页
    4.4 有限元计算结果第59-62页
    4.5 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比较第62-64页
        4.5.1 接线路面板中最大钢筋应力与裂缝宽度比较第62-63页
        4.5.2 接线路面板端部水平位移与应力比较第63-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阳市旌阳区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智能优化选线建模理论与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