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构建“全民慈善”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 建立“全民慈善”模式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一) 民众需求强烈 | 第16页 |
(二) 慈善领域存在缺陷 | 第16-17页 |
二、 建立“全民慈善”模式的可行性 | 第17-18页 |
(一) 荥阳市传统慈善文化的根基深厚 | 第17-18页 |
(二) 具备建立“全民慈善”模式的经济基础 | 第18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 罗尔斯的正义论 | 第18-19页 |
(二) 现代慈善理念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全民慈善”模式的形成历程 | 第22-28页 |
一、 “一老一小”工程——荥阳慈善的最早雏形 | 第22-25页 |
(一) 五保老人幸福园 | 第22-23页 |
(二) 孤儿对口帮扶 | 第23-25页 |
二、 “全民慈善”模式的提出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全民慈善”模式的发展现状及运行成效 | 第28-36页 |
一、 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一) 慈善捐赠 | 第28-30页 |
(二) 志愿服务 | 第30页 |
(三) 慈善组织构成 | 第30-31页 |
(四) 政策法规 | 第31-32页 |
(五) 慈善宣传渠道 | 第32-33页 |
二、 运行成效 | 第33-36页 |
(一) 促进了当地人际生态环境 | 第33页 |
(二) 完善了福利制度和福利设施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全民慈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 第36-40页 |
一、 “全民慈善”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一) 政府主导的慈善争议颇多 | 第36页 |
(二) 慈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36-37页 |
(三) 农村居民的慈善意识薄弱 | 第37页 |
二、 “全民慈善”模式的路径选择 | 第37-40页 |
(一) 由“官办”逐渐转变为“民办” | 第37-38页 |
(二) 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 第38-39页 |
(三) 提高农村居民的慈善意识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