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制度与证明标准 | 第13-18页 |
| 一、证明责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 第13-14页 |
| 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含义 | 第14-16页 |
| 三、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两大法系中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 第18-24页 |
| 一、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盖然性标准 | 第18-19页 |
| 二、英美法系“盖然性占优势”标准及其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 三、大陆法系“高度盖然性”标准及其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四、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异同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与重构 | 第24-31页 |
| 一、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一)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相同 | 第24-25页 |
| (二) 民事诉讼效率低下 | 第25页 |
| 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重构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 三、重新建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几点建议 | 第26-31页 |
| (一) 二元制证明标准取代一元制证明标准 | 第27-28页 |
| (二) 以“法律真实”作为证明标准的要求 | 第28页 |
| (三) 选择“高度盖然性”作为一般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标准 | 第28-30页 |
| (四) 建立层次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适用之监督 | 第31-34页 |
| 一、对法官权力的约束 | 第31-32页 |
| 二、复审制度的制约 | 第32页 |
| 三、完善法官的职业化、独立化制度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