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11-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5页 |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 第14-17页 |
1.2 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 第17-18页 |
1.3 Notch1的心肌保护作用 | 第18-19页 |
1.4 Notch1与自噬的关联 | 第19-20页 |
1.5 miRNA在自噬性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 第20-22页 |
1.6 lncRNA在自噬性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1.7 自噬性心肌保护中基于 Notch1 信号相关 mi RNA 和 lnc RNA 的筛选意义何在 | 第24-25页 |
第2章 Notch1信号通路增强自噬对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5-40页 |
2.1 材料 | 第25-27页 |
2.1.1 动物及病毒载体 | 第25页 |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5-26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2.2 方法 | 第27-33页 |
2.2.1 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分离及培养 | 第27-28页 |
2.2.2 H/R体外细胞模型构建及实验分组 | 第28-31页 |
2.2.3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腺病毒感染 | 第31-32页 |
2.2.4 细胞增殖活力检测 | 第32页 |
2.2.5 统计学分析 | 第32-33页 |
2.3 结果 | 第33-36页 |
2.3.1 3-MA心肌细胞最佳抑制浓度筛选 | 第33-34页 |
2.3.2 RAPA心肌细胞最佳保护浓度筛选 | 第34-35页 |
2.3.3 Notch1增强自噬,提高心肌细胞活力 | 第35-36页 |
2.4 讨论 | 第36-39页 |
2.4.1 自噬对抗心肌IRI发挥保护作用 | 第36-37页 |
2.4.2 Notch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第37-38页 |
2.4.3 Notch增强自噬对抗心肌IRI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第38页 |
2.4.4 3-MA抑制自噬,减弱自噬性心肌保护作用 | 第38-39页 |
2.4.5 RAPA增强自噬,增强自噬性心肌保护作用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筛选自噬性心肌保护中Notch1信号通路相关miRNA及lncRNA | 第40-67页 |
3.1 材料 | 第40-42页 |
3.1.1 动物 | 第40页 |
3.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0-41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3.2 方法 | 第42-53页 |
3.2.1 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分离及培养 | 第42页 |
3.2.2 细胞H/R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3.2.3 实验分组 | 第42-43页 |
3.2.4 细胞总RNA提取 | 第43页 |
3.2.5 Illumina HiseqTM 20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获取miRNA表达图谱 | 第43-47页 |
3.2.6 Illumina HiseqTM 20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获取lncRNA表达图谱 | 第47-51页 |
3.2.7 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3.2.8 标准信息分析 | 第52页 |
3.2.9 已知miRNA分析 | 第52页 |
3.2.10 新miRNA的靶基因预测 | 第52页 |
3.2.11 Realtime-PCR检测基因表达量 | 第52页 |
3.2.12 统计学分析 | 第52-53页 |
3.3 结果 | 第53-62页 |
3.3.1 在H/R中与Notch1、自噬相关总RNA抽提 | 第53页 |
3.3.2 各组miRNA总数分析 | 第53-54页 |
3.3.3 各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3.3.4 各组miRNA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 第55-56页 |
3.3.5 各组表达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 | 第56页 |
3.3.6 各组中靶向调控Notch1基因的miRNA筛选 | 第56-57页 |
3.3.7 各组lncRNA表达差异分析 | 第57页 |
3.3.8 各组lncRNA差异基因统计 | 第57-58页 |
3.3.9 各组miRNA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 第58-59页 |
3.3.10 各组中靶向调控miRNA的lncRNA筛选 | 第59-60页 |
3.3.11 miR7025p在自噬性心肌中的表达量变化 | 第60-61页 |
3.3.12 lncRNA-4321在自噬性心肌中的表达量变化 | 第61-62页 |
3.4 讨论 | 第62-66页 |
3.4.1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s和lncRNAs | 第62-64页 |
3.4.2 miRNA作为生物标记物,在心肌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64-65页 |
3.4.3 lncRNAs作为生物标记物在心肌病中的意义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4.1 结论 | 第67页 |
4.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综述 | 第82-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