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瘦肉精类物质概述 | 第11-13页 |
1.1.1 莱克多巴胺 | 第11-12页 |
1.1.2 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1.2 无机非金属碳纳米材料概述 | 第13-18页 |
1.2.1 碳纳米管概述 | 第13-15页 |
1.2.2 有序介孔碳材料概述 | 第15-17页 |
1.2.3 多孔石墨烯概述 | 第17-18页 |
1.3 金属纳米材料概述 | 第18-19页 |
1.3.1 铜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第18-19页 |
1.3.2 氧化亚铜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第19页 |
1.4 本工作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莱克多巴胺在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复合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 第21-32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1-23页 |
2.2.2 羧基化的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23页 |
2.2.3 有序介孔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页 |
2.2.4 Nafion/OMC@CNTS电极的制备 | 第23页 |
2.2.5 莱克多巴胺的电化学检测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2.3.1 有序介孔碳、碳纳米管的形貌表征 | 第24页 |
2.3.2 莱克多巴胺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24-26页 |
2.3.3 莱克多巴胺的电化学传感器 | 第26页 |
2.3.4 动力学研究 | 第26-27页 |
2.3.5 最佳的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的选择 | 第27-28页 |
2.3.6 莱克多巴胺的定量检测 | 第28-29页 |
2.3.7 稳定性 | 第29页 |
2.3.8 干扰测定 | 第29-30页 |
2.3.9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0-31页 |
2.4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莱克多巴胺在氧化亚铜/多孔石墨烯复合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 第32-44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3.2.2 制备氧化亚铜纳米粒子 | 第34页 |
3.2.3 多孔石墨烯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4 Cu_2O@PGR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页 |
3.2.5 Nafion/Cu_2O@PGR/GCE电极的制备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3.3.1 Cu_2O、PGR和Cu_2O@PGR的表征 | 第35-36页 |
3.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表征 | 第36-37页 |
3.3.3 莱克多巴胺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37-39页 |
3.3.4 莱克多巴胺的电化学传感器 | 第39页 |
3.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3.3.6 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的定量检测 | 第41-42页 |
3.3.7 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测试 | 第42-43页 |
3.4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