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 1.1 表面活性剂胶束 | 第10-13页 |
| 1.1.1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 | 第10-12页 |
| 1.1.2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应用 | 第12-13页 |
| 1.2 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调控 | 第13-16页 |
| 1.2.1 浓度对自组装的调控 | 第13页 |
| 1.2.2 盐对表面活性剂形貌的调控 | 第13-14页 |
| 1.2.3 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貌调控 | 第14-15页 |
| 1.2.4 含其他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体系自组装的调控 | 第15-16页 |
| 1.3 分子模拟方法在表面活性剂自组装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 2.1 粗粒度分子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2.2.1 研究对象及粗粒化模型 | 第21-22页 |
| 2.2.2 模拟参数设置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不同浓度CTAC体系聚集行为的研究 | 第24-34页 |
| 3.1 初始构型 | 第24-25页 |
| 3.2 模拟细节 | 第2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 3.3.1 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下胶束的聚集形态 | 第25-29页 |
| 3.3.2 不同聚集形态的胶束的形成过程 | 第29-31页 |
| 3.3.3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体系的影响 | 第31-3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NaCl/CTAC体系与NaSal/CTAC体系聚集行为的研究 | 第34-47页 |
| 4.1 初始构型 | 第34-35页 |
| 4.2 模拟细节 | 第3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 4.3.1 盐的种类和浓度对表面活性剂聚集形态的影响 | 第35-40页 |
| 4.3.2 盐的位置效应 | 第40-43页 |
| 4.3.3 胶束转变机理 | 第43-45页 |
| 4.4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聚集行为的研究 | 第47-60页 |
| 5.1 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 5.2 模拟细节 | 第48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9页 |
| 5.3.1 不同比例混合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貌及聚集过程 | 第48-51页 |
| 5.3.2 囊泡的形成过程 | 第51-53页 |
| 5.3.3 囊泡形成机理 | 第53-59页 |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