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设备的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0-13页 |
1.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1.1.2 应用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人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本文章节的结构与布局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研究 | 第17-28页 |
2.1 网络安全与隔离技术 | 第17-20页 |
2.1.1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 | 第17-18页 |
2.1.2 传输层的安全隔离技术 | 第18-20页 |
2.1.3 隔离交换技术的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2.2 安全过滤技术 | 第20-25页 |
2.2.1 包过滤与NF_QUEUE技术 | 第20-22页 |
2.2.2 流过滤技术 | 第22页 |
2.2.3 流过滤技术实现方案研究与分析 | 第22-25页 |
2.3 嵌入式技术和网络安全 | 第25-27页 |
2.3.1 嵌入式设备概述 | 第25-26页 |
2.3.2 嵌入式Linux相关技术 | 第26页 |
2.3.3 嵌入式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传输层隔离的安全网关的研究与设计 | 第28-52页 |
3.1 安全隔离网关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3.2 传输层隔离交换关键算法的设计 | 第29-38页 |
3.2.1 分割连接方案的设计 | 第29-32页 |
3.2.2 分割连接状态的划分 | 第32-34页 |
3.2.3 数据I/O控制算法设计 | 第34-38页 |
3.3 基于流过滤的深度安全防护机制的设计 | 第38-45页 |
3.3.1 TCP数据流重组与缓存设计 | 第39-41页 |
3.3.2 应用层会话安全的深度防护 | 第41-44页 |
3.3.3 基于特征绑定的自定义安全防护机制 | 第44-45页 |
3.4 分布式安全架构与网络协议栈的优化设计 | 第45-51页 |
3.4.1 分布式负载的架构设计 | 第45-47页 |
3.4.2 嵌入式网络栈的优化设计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安全隔离网关的软件实现 | 第52-70页 |
4.1 系统的软件模块划分及嵌入式平台的构建 | 第52-55页 |
4.1.1 安全隔离网关的软件模块组成 | 第52页 |
4.1.2 嵌入式平台的构建 | 第52-55页 |
4.2 传输层安全隔离与数据交换的实现 | 第55-63页 |
4.2.1 连接分割的预处理实现 | 第55-58页 |
4.2.2 连接分割的处理实现 | 第58-59页 |
4.2.3 I/O控制算法的实现 | 第59-63页 |
4.2.4 僵尸连接的清理 | 第63页 |
4.3 流过滤深度安全防护的实现 | 第63-67页 |
4.3.1 TCP数据流重组的实现 | 第63-65页 |
4.3.2 流过滤功能的实现 | 第65-66页 |
4.3.3 安全模块插件化的实现 | 第66-67页 |
4.4 控制中心模块的实现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0-78页 |
5.1 搭建测试环境 | 第70-72页 |
5.2 测试内容及过程 | 第72-74页 |
5.2.1 测试目的 | 第72页 |
5.2.2 测过过程 | 第72-74页 |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4-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