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1.4.1 本文的内容结构 | 第12页 |
1.4.2 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GDP平减指数的耦合机制分析 | 第14-19页 |
2.1 CPI、PPI、固定投资指数等指数的变动对GDP平减指数的影响机制 | 第14-16页 |
2.1.1 CPI的变动对GDP缩减指数的影响机制 | 第14页 |
2.1.2 PPI的变动对GDP缩减指数的影响机制 | 第14-15页 |
2.1.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动对GDP缩减指数的影响机制 | 第15-16页 |
2.2 GDP平减指数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 | 第16-17页 |
2.2.1 GDP平减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第16页 |
2.2.2 GDP平减指数对失业的影响机制 | 第16-17页 |
2.3 经济增长和就业对CPI、PPI、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等的影响机制 | 第17-19页 |
2.3.1 经济增长对CPI、PPI、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等的影响机制 | 第17-18页 |
2.3.2 就业对CPI、PPI、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等的影响机制 | 第18-19页 |
3 GDP平减指数估计与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19-21页 |
3.1 GDP平减指数的估计模型的构建 | 第19页 |
3.2 GDP平减指数波动效应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19-20页 |
3.3 GDP平减指数波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20-21页 |
4 相关数据的定义、采集与处理 | 第21-31页 |
4.1 数据的定义 | 第21页 |
4.2 数据的采集 | 第21-30页 |
4.3 数据的处理 | 第30-31页 |
5 相关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31-35页 |
5.1 GDP平减指数估计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31-33页 |
5.1.1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 第31-32页 |
5.1.2 VAR模型滞后期的判断 | 第32页 |
5.1.3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 第32-33页 |
5.2 GDP平减指数波动效应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33页 |
5.2.1 GDP平减指数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协整检验 | 第33页 |
5.2.2 GDP平减指数与失业率之间的协整检验 | 第33页 |
5.3 GDP平减指数波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33-35页 |
6 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6.1 GDP平减指数的估计 | 第35-38页 |
6.1.1 建立VAR模型 | 第35页 |
6.1.2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5-37页 |
6.1.3 方差分析 | 第37-38页 |
6.2 GDP平减指数的分析模型 | 第38-39页 |
6.3 经济增长,就业率对各指数的影响模型 | 第39-40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40-42页 |
7.1 本文的结论 | 第40页 |
7.2 本文的建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