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概述 | 第10-12页 |
| ·研究现状的总结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出现的问题 | 第12-15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课题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 ·课题的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成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井下螺旋轴流混抽泵轴向力分析计算 | 第17-23页 |
| ·研究轴流泵轴向力的意义 | 第17页 |
| ·螺旋轴流泵轴向力产生机理分析 | 第17-18页 |
| ·螺旋轴流泵轴向力计算方法 | 第18-21页 |
| ·叶轮前后两侧压差产生的轴向力 | 第18-20页 |
| ·流体动反力引起的轴向力 | 第20-21页 |
| ·叶轮自重引起的轴向力 | 第21页 |
| ·总轴向力 | 第21页 |
|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轴向力平衡装置分析研究 | 第23-33页 |
| ·轴向力平衡装置的发展 | 第23页 |
| ·常用轴向力平衡方法 | 第23-29页 |
| ·采用止推轴承法 | 第23-24页 |
| ·采用双吸叶轮法 | 第24-25页 |
| ·采用背叶片法 | 第25页 |
| ·采用平衡孔或平衡管法 | 第25-26页 |
| ·采用叶轮对称布置法 | 第26页 |
| ·采用平衡鼓法 | 第26-27页 |
| ·采用平衡盘法 | 第27-29页 |
| ·轴向力平衡方法分析对比 | 第29-31页 |
| ·从结构上进行对比 | 第29页 |
| ·从适用范围上进行对比 | 第29页 |
| ·从轴向力平衡效果上进行对比 | 第29页 |
| ·从优缺点上进行对比 | 第29-30页 |
| ·对比结果的分析 | 第30-31页 |
| ·浮动叶轮平衡法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新型轴向力平衡装置结构设计及分析研究 | 第33-50页 |
| ·“双外壳平衡管加平衡盘”轴向力平衡新结构 | 第33-44页 |
| ·结构特点 | 第33页 |
| ·平衡原理 | 第33-35页 |
| ·结构设计及泄露间隙计算 | 第35-43页 |
| ·转子的脉动研究 | 第43-44页 |
| ·平衡盘的灵敏度研究 | 第44页 |
| ·“双外壳平衡管加平衡鼓”轴向力平衡新结构 | 第44-46页 |
| ·结构特点 | 第44页 |
| ·平衡原理 | 第44-45页 |
| ·结构设计及泄露间隙计算 | 第45-46页 |
| ·平衡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轴流泵间隙流动研究 | 第50-59页 |
| ·轴流泵间隙流动研究的意义 | 第50页 |
| ·轴流泵间隙数值模拟研究 | 第50-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 ·通过叶片中心的轴向速度矢量分析 | 第51-55页 |
| ·叶轮出口轴向速度分布研究 | 第55-56页 |
| ·叶轮出口切向速度分布研究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井下螺旋轴流泵结构设计及关键零部件强度分析 | 第59-71页 |
| ·井下螺旋轴流式混抽泵结构设计 | 第59-64页 |
| ·整体结构设计 | 第59-63页 |
| ·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 | 第63-64页 |
| ·强度校核 | 第64-68页 |
| ·平衡盘强度校核 | 第64-67页 |
| ·键的强度计算 | 第67页 |
| ·泵壳体的强度计算 | 第67-68页 |
| ·井下整套机组的匹配选择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