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KF的大功率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 第12-15页 |
1.1.2 电池技术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电池SOC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1.2.2 电池SOC的定义 | 第18-19页 |
1.2.3 电池SOC预测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1.2.3.1 充放电倍率 | 第19-20页 |
1.2.3.2 温度 | 第20页 |
1.2.3.3 循环次数 | 第20页 |
1.2.3.4 自放电因素 | 第20-21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电路模型及SOC估计 | 第22-29页 |
2.1 SOC估计常用方法 | 第22-23页 |
2.1.1 内阻法 | 第22页 |
2.1.2 开路电压法 | 第22页 |
2.1.3 安时积分法 | 第22-23页 |
2.1.4 神经网络法 | 第23页 |
2.1.5 Kalman滤波法 | 第23页 |
2.2 典型的锂离子电池模型 | 第23-28页 |
2.2.1 神经网络模型 | 第23-25页 |
2.2.2 电化学模型 | 第25-26页 |
2.2.3 等效电路模型 | 第26-28页 |
2.2.3.1 内阻模型 | 第26页 |
2.2.3.2 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 | 第26-27页 |
2.2.3.3 PNGV模型 | 第27页 |
2.2.3.4 二阶RC电路模型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电路模型时域分析及参数提取 | 第29-43页 |
3.1 二阶RC电路模型的时域分析 | 第29-34页 |
3.1.1 二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第29-32页 |
3.1.2 二阶RC电路零输入响应 | 第32-34页 |
3.1.3 二阶RC电路全响应 | 第34页 |
3.2 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识别 | 第34-42页 |
3.2.1 实验平台和实验样品 | 第34-35页 |
3.2.2 开路电压Voc与SOC关系 | 第35-37页 |
3.2.3 电路模型参数辨识 | 第37-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锂离子电池界面电容充放电深度讨论 | 第43-50页 |
4.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仿真 | 第43-46页 |
4.2 静置时间对界面电容充放电深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EKF锂离子电池的SOC的估计 | 第50-59页 |
5.1 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5.2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51-53页 |
5.3 二阶RC电路模型状态空间的建立 | 第53-56页 |
5.4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SOC估计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