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之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3.2 实践意义第11页
    1.4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2-13页
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基本解读第13-21页
    2.1 大众文化的一般论述第13-17页
        2.1.1 文化的类型第13-14页
        2.1.2 大众文化的界定第14-15页
        2.1.3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第15-16页
        2.1.4 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第16-17页
    2.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基本功能第17-21页
        2.2.1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政治功能第17-18页
        2.2.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教育功能第18页
        2.2.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第18-19页
        2.2.4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第19-21页
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之价值取向概述第21-28页
    3.1 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第21-22页
        3.1.1 对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解第21页
        3.1.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本质第21-22页
    3.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取向的变迁第22-25页
        3.2.1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3.2.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变迁第23-25页
    3.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蕴涵第25-28页
        3.3.1 民主性与其价值蕴涵第25页
        3.3.2 多样性与其价值蕴涵第25-26页
        3.3.3 通俗性与其价值蕴涵第26页
        3.3.4 合理性与其价值蕴涵第26-28页
4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38页
    4.1 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主要影响第28-30页
        4.1.1 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第28-29页
        4.1.2 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第29-30页
    4.2 全球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主要影响第30-34页
        4.2.1 全球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第30-31页
        4.2.2 全球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第31-34页
    4.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8页
        4.3.1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混乱第34-35页
        4.3.2 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地位逐渐弱化第35-36页
        4.3.3 文化生态出现失衡现象第36页
        4.3.4 人文精神逐渐沦落为消费文化第36-38页
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对策第38-46页
    5.1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第38-40页
        5.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第38-39页
        5.1.2 发挥主导文化对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作用第39-40页
        5.1.3 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40页
    5.2 正确处理中国大众文化发展中的主要关系第40-43页
        5.2.1 深刻认识大众文化的发展规律与其价值取向建立之间的关系第40-41页
        5.2.2 坚持综合创新,正确处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第41-42页
        5.2.3 重视大众文化发展中主旋律与多样性、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关系第42-43页
    5.3 依法建立大众文化市场,保障大众文化价值取向健康发展第43-44页
        5.3.1 形成健康合理的大众文化运作机制第43页
        5.3.2 不断健全文化市场法制第43-44页
    5.4 在全球化中提升我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第44-46页
        5.4.1 正确对待国外文化标准第44页
        5.4.2 让中国大众文化“走出去”第44-46页
6 结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以南昌市农村清洁专项资金为例
下一篇: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