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1.1 交通网络与城市旅游业的相关性 | 第14-15页 |
1.1.2 城市旅游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2.1 旅游效率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2.2 交通和旅游相关关系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3 文献简评 | 第20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2章 交通网络与城市旅游效率相关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1.1 交通网络 | 第26页 |
2.1.2 城市旅游 | 第26-27页 |
2.1.3 效率 | 第27页 |
2.2 城市旅游效率研究方法理论 | 第27-32页 |
2.2.1 旅游效率评价 | 第27-28页 |
2.2.2 DEA模型 | 第28-30页 |
2.2.3 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30-32页 |
2.2.4 Tobit回归模型 | 第32页 |
2.3 交通网络与城市旅游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山东省交通网络发展概况空间分析 | 第35-46页 |
3.1 山东省交通网络现状分析 | 第35-38页 |
3.1.1 山东省交通网络发展概况 | 第35-36页 |
3.1.2 交通网络发展衡量指标 | 第36-38页 |
3.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8页 |
3.2 山东省交通网络空间数据分析 | 第38-45页 |
3.2.1 旅行时间上的山东省交通空间分析 | 第38-43页 |
3.2.2 山东铁路通车里程 | 第43-44页 |
3.2.3 山东省各地市公路密度 | 第44页 |
3.2.4 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客运量 | 第44-45页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交通网络影响下的城市旅游效率实证分析 | 第46-75页 |
4.1 基于DEA的城市旅游效率模型构建 | 第46-50页 |
4.1.1 城市旅游效率研究内涵 | 第46页 |
4.1.2 山东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模型选择 | 第46-47页 |
4.1.3 山东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指标选取 | 第47-50页 |
4.2 基于DEA的城市旅游效率实证分析 | 第50-68页 |
4.2.1 数据处理结果 | 第50-52页 |
4.2.2 DEA实证结果分析 | 第52-64页 |
4.2.3 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分析 | 第64-65页 |
4.2.4 城市旅游效率空间分布与交通网络现状空间分布分析 | 第65-68页 |
4.3 基于曼奎斯特指数的山东省城市旅游效率动态分析 | 第68-70页 |
4.3.1 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 第68-69页 |
4.3.2 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 第69-70页 |
4.4 基于Tobit回归的旅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4页 |
4.4.1 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71-73页 |
4.4.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4.5 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城市旅游效率制约因素与提升策略 | 第75-79页 |
5.1 城市旅游效率制约因素 | 第75-76页 |
5.1.1 特色旅游产品零散孤立 | 第75页 |
5.1.2 旅游线路设计单一 | 第75页 |
5.1.3 人员培训力度欠缺 | 第75-76页 |
5.1.4 开发力度不够大 | 第76页 |
5.2 城市旅游效率提升对策 | 第76-79页 |
5.2.1 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 第76页 |
5.2.2 进一步重视和强化旅行景区内部交通 | 第76-77页 |
5.2.3 进一步构建和保持交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关系 | 第77页 |
5.2.4 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并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 | 第77-78页 |
5.2.5 进一步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9-80页 |
6.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