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的刑法规制完善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网络诈骗罪概述 | 第13-21页 |
2.1 概念 | 第13-14页 |
2.2 类型 | 第14-18页 |
2.2.1 计算机网络类 | 第14-17页 |
2.2.2 移动手机网络类 | 第17页 |
2.2.3 电视媒体类 | 第17-18页 |
2.3 特点 | 第18-21页 |
2.3.1 利用网络实施诈骗 | 第18页 |
2.3.2 侵害对象众多 | 第18-19页 |
2.3.3 犯罪黑数大 | 第19页 |
2.3.4 犯罪主体趋向低龄化、高学历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规制网络诈骗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3.1 立法现状 | 第21-25页 |
3.2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2.1 现行的刑事立法理念比较落后 | 第25页 |
3.2.2 现行的刑事立法模式比较滞后 | 第25-26页 |
3.2.3 刑罚配置规定不合理 | 第26页 |
3.3 网络诈骗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31页 |
3.3.1 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3.3.2 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外国规制网络诈骗的立法现状及其借鉴意义 | 第31-36页 |
4.1 立法现状 | 第31-34页 |
4.1.1 《网络犯罪公约》 | 第31-32页 |
4.1.2 美国 | 第32-33页 |
4.1.3 日本 | 第33-34页 |
4.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网络诈骗刑法规制的具体设想 | 第36-42页 |
5.1 建议增设网络诈骗罪 | 第36-38页 |
5.2 立法模式为刑法修正案 | 第38-39页 |
5.3 定量因素由“数额”向“情节”转变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