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10-12页 |
| 1.1.1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 | 第10-11页 |
| 1.1.2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危害 | 第11-12页 |
| 1.2 光催化-生物降解联合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技术 | 第12-17页 |
| 1.2.1 光催化-生物降解联合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第13-14页 |
| 1.2.2 高级氧化-生物降解联合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14页 |
| 1.2.3 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术(ICPB) | 第14-17页 |
| 1.3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1.3.1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 1.3.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8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2.1 载体的选择 | 第20页 |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1页 |
| 2.2.1 Ag-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1页 |
| 2.2.2 催化剂负载方法 | 第21页 |
| 2.3 生物膜培养 | 第21-23页 |
| 2.3.1 微生物培养 | 第21-22页 |
| 2.3.2 微生物驯化 | 第22页 |
| 2.3.3 生物膜挂膜 | 第22-23页 |
| 2.4 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反应装置 | 第23-24页 |
| 2.5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4-27页 |
| 2.5.1 脱氢酶活性测定 | 第24页 |
| 2.5.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 第24-25页 |
| 2.5.3 BOD_5测定 | 第25页 |
| 2.5.4 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5页 |
|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第25-26页 |
| 2.5.6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处理TCH降解行为 | 第27-41页 |
| 3.1 可见光响应直接耦合处理TCH降解行为分析 | 第27-34页 |
| 3.1.1 可见光响应直接耦合降解效率 | 第27-29页 |
| 3.1.2 TCH降解UV-Vis分析 | 第29-32页 |
| 3.1.3 TCH降解HPLC分析 | 第32-34页 |
| 3.2 TCH降解途径讨论 | 第34-37页 |
| 3.3 TCH降解中间产物可生化性分析 | 第37-39页 |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处理TCH时的微生物响应与群落演替 | 第41-55页 |
| 4.1 直接耦合降解TCH时的微生物响应 | 第41-49页 |
| 4.1.1 活死菌荧光染色分析 | 第41-43页 |
| 4.1.2 生物活性的变化 | 第43-44页 |
| 4.1.3 扫描电镜表征分析 | 第44-46页 |
| 4.1.4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分析 | 第46-49页 |
| 4.2 生物群落结构演替 | 第49-52页 |
| 4.3 直接耦合处理TCH时的微生物响应机制解析 | 第52-53页 |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 5.2 建议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