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生化比色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5-36页
    1.1 前言第15-17页
    1.2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第17-18页
        1.2.1 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第17页
        1.2.2 荧光特性第17页
        1.2.3 电化学特性第17-18页
        1.2.4 超分子与分子识别特性第18页
        1.2.5 其他性质第18页
    1.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第18-24页
        1.3.1 化学还原法第18-19页
        1.3.2 Brust-Schiffrin法第19-20页
        1.3.3 晶种法第20-21页
        1.3.4 微乳法第21页
        1.3.5 模板法第21-22页
        1.3.6 微波合成法第22-23页
        1.3.7 光化学合成法第23页
        1.3.8 电化学法第23-24页
        1.3.9 其它方法第24页
    1.4 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第24-26页
        1.4.1 配体交换表面修饰第24-25页
        1.4.2 物理吸附表面修饰第25页
        1.4.3 多聚物稳定表面修饰第25-26页
    1.5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第26-32页
        1.5.1 在传感领域中的应用第26-27页
        1.5.2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第27-30页
        1.5.3 在催化工业中的应用第30页
        1.5.4 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第30-31页
        1.5.5 在微电子领域中的应用第31-32页
    1.6 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中的潜在应用第32-35页
        1.6.1 离子的检测第32-33页
        1.6.2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第33页
        1.6.3 有机小分子的检测第33页
        1.6.4 环境响应行为第33-35页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5-36页
2 壳聚糖稳定金纳米粒子探针比色检测三聚氰胺的研究第36-4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2.1.1 主要药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7页
        2.1.2 壳聚糖稳定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37页
        2.1.3 三聚氰胺的比色检测第3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2.2.1 金纳米粒子的表征第37-40页
        2.2.2 比色法检测三聚氰胺机制第40页
        2.2.3 比色法检测牛奶三聚氰胺第40-42页
        2.2.4 选择性和抗干扰性研究第42-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新型金纳米比色探针检测重金属Hg~(2+)的研究第44-53页
    3.1 实验器材与实验材料第46页
        3.1.1 实验仪器第46页
        3.1.2 实验材料第46页
    3.2 试验方法第46-47页
        3.2.1 核酸适配体的设计第46-47页
        3.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47页
        3.2.3 基于不同浓度Hg~(2+)的快速比色检测第47页
        3.2.4 比色探针的选择性研究第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3.3.1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47-49页
        3.3.2 Hg~(2+)的比色检测研究第49-51页
        3.3.3 检测体系的选择性研究第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聚谷氨酸修饰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水中Hg~(2+)的研究第53-61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4-55页
        4.1.1 主要药品试剂第54页
        4.1.2 仪器设备第54页
        4.1.3 CTAB法制备金纳米粒子第54-55页
        4.1.4 聚谷氨酸修饰金纳米粒子(PGA-AuNPs)制备及其表征第55页
        4.1.5 PGA-AuNPs比色检测Hg~(2+)第55页
        4.1.6 检测体系的选择性研究第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4.2.1 聚谷氨酸修饰前后金纳米粒子的表征第55-57页
        4.2.2 比色检测Hg~(2+)第57-59页
        4.2.3 选择性测定第59页
        4.2.4 环境水样本中检测Hg~(2+)第59-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金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及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第61-7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1-64页
        5.1.1 实验材料第61-62页
        5.1.2 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及实验溶液配制第62页
        5.1.3 柑橘类水果果汁制备金纳米粒子第62页
        5.1.4 柑橘类水果制备金纳米粒子稳定性的研究第62页
        5.1.5 柑橘类水果制备金纳米粒子催化活性的研究第62-63页
        5.1.6 比色探针法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第63页
        5.1.7 抗干扰研究第63-6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4-75页
        5.2.1 柑橘类水果制备金纳米粒子的表征第64-67页
        5.2.2 稳定性研究第67-69页
        5.2.3 催化活性研究第69-71页
        5.2.4 金纳米粒子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原理第71-72页
        5.2.5 比色探针法检测农药残留第72-74页
        5.2.6 选择性检测研究第74-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多肽修饰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pH值的响应行为第77-8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6.1.1 主要药品试剂第78页
        6.1.2 仪器设备第78页
        6.1.3 多肽修饰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78页
        6.1.4 PGA-AuNPs不同pH值的响应行为第78-79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79-82页
        6.2.1 CTAB制备金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9页
        6.2.2 PGA-AuNPs的制备和表征第79-81页
        6.2.3 比色检测pH值第81-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结论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铟(铜)-氮共掺p型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氧杂—迈克尔反应交联橡胶的机理、性能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