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梦幻描写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对于其梦幻描写的总体评价 | 第11页 |
2、对作品中个别人物梦幻现象描写的研究 | 第11-12页 |
3、与其他文本的对比 | 第12-13页 |
一 梦幻与文学 | 第13-16页 |
(一) 梦 | 第13页 |
(二) 幻 | 第13-14页 |
(三) 梦与幻 | 第14-15页 |
(四) 《金瓶梅》之前的梦幻描写传统 | 第15-16页 |
二 《金瓶梅》中的梦幻描写 | 第16-37页 |
(一) 梦幻分类 | 第16-18页 |
(二) 文本结构的多维构建 | 第18-22页 |
1、微妙暗示的点题之处 | 第18-19页 |
2、构奇设险的伏脉之笔 | 第19-21页 |
3、生死轮回的起结之地 | 第21-22页 |
(三) 人物性格的多彩显现 | 第22-30页 |
1、多梦之人李瓶儿 | 第22-26页 |
2、无梦之人潘金莲 | 第26-28页 |
3、有梦之人西门庆 | 第28-30页 |
(四) 独特审美意蕴的凝聚 | 第30-37页 |
1、独特的观照视角——世情 | 第30页 |
2、奇特的审美对象——丑恶 | 第30-33页 |
3、震撼的审美功效——警醒 | 第33页 |
4、传统天命观的因袭 | 第33-37页 |
·、善恶轮回的因果报应 | 第34-35页 |
·、安于天命的处世态度 | 第35-36页 |
·、人生如梦的命运归宿 | 第36-37页 |
三 《金瓶梅》梦幻描写探源 | 第37-41页 |
(一) 审美倾向的转变 | 第37-38页 |
(二) 社会思潮的冲击 | 第38-39页 |
(三) 自身思想的困惑 | 第39-41页 |
四 《金瓶梅》梦幻描写的地位和影响 | 第41-46页 |
(一) 以人作为梦幻主角 | 第41-43页 |
(二) 以情主导梦幻发展 | 第43-44页 |
(三) 对于《红楼梦》影响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