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论文--网状内皮系统肿瘤论文

8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分析

前言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18页
第2章 综述第18-24页
    2.1 DHL及相关联基因第18-21页
        2.1.1 MYC的基因调控机制第18页
        2.1.2 MYC基因与非霍奇淋巴瘤第18-19页
        2.1.3 DHL的定义第19页
        2.1.4 DHL的特征第19-20页
        2.1.5 DHL的诊断方法第20页
        2.1.6 DHL的治疗及预后第20-21页
    2.2 DEL及其相关联蛋白第21-23页
        2.2.1 MYC蛋白与DEL定义第21页
        2.2.2 DEL的诊断方法第21-22页
        2.2.3 DEL的预后第22页
        2.2.4 DHL与DEL、基因与蛋白间的相关性第22-23页
    2.3 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3.1 材料来源第24页
    3.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4-25页
    3.3 具体方法第25-30页
        3.3.1 荧光原位杂交(FISH)第25-26页
        3.3.2 样本玻片洗涤第26-27页
        3.3.3 免疫组化(IHC)第27-28页
        3.3.4 国际评分指数(IPI)第28-29页
        3.3.5 临床特征及生存随访第29页
        3.3.6 统计学方法第29-30页
第4章 结果第30-45页
    4.1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第30-31页
    4.2 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第31页
    4.3 MYC基因表达情况第31-36页
        4.3.1 MYC基因重排分析第32-34页
        4.3.2 MYC基因扩增分析第34-36页
    4.4 MYC蛋白表达情况第36-41页
        4.4.1 MYC蛋白高表达阈值为 30%的生存曲线分析第36-37页
        4.4.2 MYC蛋白高表达阈值为 40%的生存曲线分析第37-38页
        4.4.3 MYC蛋白高表达阈值为 50%的生存曲线分析第38-41页
    4.5 基因表达和蛋白高表达一致性情况的比较第41页
    4.6 双重打击淋巴瘤、双重表达淋巴瘤第41-45页
        4.6.1 双重打击淋巴瘤第41页
        4.6.2 双重表达淋巴瘤第41-45页
第5章 讨论第45-50页
    5.1 MYC基因异常表达、MYC蛋白对DLBCL预后的影响第45-47页
    5.2 MYC基因异常表达与MYC蛋白表达相关性问题第47-48页
    5.3 双重打击淋巴瘤与双重表达淋巴瘤第48-49页
    5.4 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钛合金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下一篇:P300、MMN在诊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