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7-30页 |
1.1 脑血管疾病的意义 | 第17-18页 |
1.2 综述 | 第18-30页 |
1.2.1 椎动脉优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 | 第20页 |
1.2.2 椎动脉优势的形成机制 | 第20-22页 |
1.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见危险因素 | 第22-25页 |
1.2.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 | 第25-26页 |
1.2.5 基底动脉弯曲的形成机制 | 第26-27页 |
1.2.6 基底动脉弯曲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 第27-28页 |
1.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风险的评估 | 第28-3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0页 |
2.2 一般资料 | 第30-31页 |
2.3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4 椎动脉直径的测量方法及判定标准 | 第31-32页 |
2.5 应用主要仪器 | 第32页 |
2.6 CTA或者MRA结果分析 | 第32页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2-3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3-3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6-40页 |
4.1 椎动脉优势的形成机制 | 第36-37页 |
4.1.1 解剖起源 | 第36页 |
4.1.2 大脑血管需求 | 第36-37页 |
4.1.3 遗传学基础 | 第37页 |
4.2 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 第37-38页 |
4.3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椎动脉优势的关系以及其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