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其他水产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鳖论文

中华鳖“大脖子病”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7页
    1 中华鳖的简介第9-10页
        1.1 中华鳖的外形特征第9页
        1.2 中华鳖的摄食特点第9页
        1.3 中华鳖的生理特点第9页
        1.4 中华鳖的种质资源第9-10页
        1.5 中华鳖经济价值第10页
    2 中华鳖疾病病原研究进展第10-13页
        2.1 中华鳖病毒性病原第10-11页
        2.2 中华鳖细菌性病原第11-12页
        2.3 中华鳖真菌性病原第12-13页
        2.4 中华鳖寄生虫病原第13页
        2.5 中华鳖非生物性病原第13页
    3 病原菌常见的鉴定方法第13-15页
        3.1 病原菌微生物学鉴定法第13-14页
        3.2 病原菌免疫学鉴定法第14-15页
        3.3 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第15页
    4 中华鳖大脖子病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4.1 大脖子病第15页
        4.2 腮腺炎第15-16页
    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中华鳖“大脖子病”疑似病原菌的致病性及组织病理研究第17-3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7-21页
        1.1 材料第17-18页
        1.2 方法第18-21页
    2 结果第21-28页
        2.1 外部症状及病理解剖学观察第21-22页
        2.2 疑似病原菌的初步分离第22-23页
        2.3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第23页
        2.4 人工感染组织涂片结果第23-24页
        2.5 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分析第24-28页
    3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中华鳖“大脖子病”疑似病原菌的鉴定第30-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1.1 材料第30-31页
        1.2 方法第31-33页
    2 结果第33-40页
        2.1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第33-34页
        2.2 病原菌16S rRNA序列扩增结果及其同源性的分析第34-38页
        2.3 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第38-39页
        2.4 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第39-40页
    3 讨论第40-43页
        3.1 病原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第40页
        3.2 病原菌的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0-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卫生院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管理
下一篇:白藜芦醇对伪狂犬病毒致繁殖障碍作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