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银行同业业务及风险承担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银行同业业务概述 | 第19-23页 |
2.1.1 银行同业业务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银行同业业务的类型 | 第19-22页 |
2.1.3 银行同业业务的特征 | 第22-23页 |
2.2 银行风险承担的定义及度量 | 第23-24页 |
2.2.1 银行风险承担的定义 | 第23页 |
2.2.2 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方法 | 第23-24页 |
2.3 银行同业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 第24-26页 |
2.3.1 风险管理弱化加剧了信用风险 | 第24-25页 |
2.3.2 期限错配过度增大了流动性风险 | 第25页 |
2.3.3 系统关联增强提升了风险传染效应 | 第25-26页 |
第3章 银行同业业务与风险承担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动因 | 第26-28页 |
3.1.1 规避金融监管 | 第26-27页 |
3.1.2 提升盈利能力 | 第27-28页 |
3.2 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 第28-35页 |
3.2.1 总体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3.2.2 业务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2.3 不同类型银行同业业务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3.2.4 监管新规对同业业务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银行风险承担现状 | 第35-39页 |
3.4.1 信用风险快速上升 | 第35-37页 |
3.4.2 破产风险波动下降 | 第37-39页 |
第4章 银行同业业务对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9-47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9-40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40页 |
4.2.1 基准模型构建 | 第40页 |
4.2.2 考虑银行异质性的模型拓展 | 第40页 |
4.3 变量选取 | 第40-41页 |
4.4 实证方法 | 第41-42页 |
4.5 实证过程及结果 | 第42-47页 |
4.5.1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42-43页 |
4.5.2 基础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4.5.3 异质性检验 | 第45-47页 |
第5章 防控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的建议 | 第47-50页 |
5.1 规范发展银行同业业务 | 第47-48页 |
5.1.1 回归同业业务传统本质 | 第47页 |
5.1.2 推动同业业务转型发展 | 第47-48页 |
5.1.3 加强同业业务风险控制 | 第48页 |
5.2 改进同业业务金融监管 | 第48-50页 |
5.2.1 加强功能监管 | 第48-49页 |
5.2.2 完善同业业务监管框架 | 第49页 |
5.2.3 提高同业业务标准化和透明度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