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1.2.1 配电网供电模式 | 第9-15页 |
1.2.2 配电网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 | 第15-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大型城市不同功能区特点及其对配电网供电模式影响的分析 | 第20-2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大型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20-22页 |
2.3 不同功能区的负荷特点及其对配电网供电模式的影响 | 第22-26页 |
2.3.1 负荷密度 | 第23-24页 |
2.3.2 负荷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 第24-25页 |
2.3.3 负荷重要程度及其影响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改进GO法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计算方法 | 第27-4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 | 第27-29页 |
3.2.1 设备可靠性指标 | 第27-28页 |
3.2.2 负荷点可靠性指标 | 第28页 |
3.2.3 系统可靠性指标 | 第28-29页 |
3.3 GO法基本理论 | 第29-33页 |
3.3.1 GO法基本概念 | 第29-32页 |
3.3.2 GO法分析过程 | 第32页 |
3.3.3 GO法与故障树法的比较 | 第32-33页 |
3.4 改进的GO法及其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 第33-44页 |
3.4.1 改进的GO法 | 第34-37页 |
3.4.2 改进的GO法在简单辐射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 第37-40页 |
3.4.3 改进的GO法在有备用电源且受电侧单进线的配电网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3.4.4 改进的GO法在有备用电源且受电侧多进线的配电网中的应用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改进的聚类负荷模型及其在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基于黄金分割优选法的聚类负荷模型的改进 | 第45-49页 |
4.2.1 分级聚类效果指标 | 第45-46页 |
4.2.2 黄金分割优选法及最佳分级数 | 第46-47页 |
4.2.3 改进的聚类负荷模型 | 第47-49页 |
4.3 改进的聚类负荷模型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应用的流程 | 第49-51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1-57页 |
4.4.1 IEEE RBTS | 第51-55页 |
4.4.2 拉手环网接线与N供一备接线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配电网高可靠性供电模式 | 第59-84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配电网接线方式 | 第59-73页 |
5.2.1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 第59-63页 |
5.2.2 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 第63-70页 |
5.2.3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接线方式 | 第70-71页 |
5.2.4 一种新型接线方式 | 第71-73页 |
5.3 接线方式可靠性水平的初步对比及高可靠性接线方式的确定 | 第73-75页 |
5.4 高可靠性供电模式的设备可靠性及配电自动化水平 | 第75-77页 |
5.5 适合不同功能区的配电网高可靠性供电模式库 | 第77-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