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大功率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背景介绍第9-10页
        1.1.2 排放法规及减排路线介绍第10-12页
    1.2 颗粒捕集器及研究现状介绍第12-17页
        1.2.1 颗粒捕集器介绍第12-14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流体控制方程第18-19页
    2.2 湍流模型第19-21页
    2.3 多孔介质模型第21-22页
    2.4 主动再生模型第22-23页
    2.5 CFD计算方法第23-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数值模拟及分析第27-41页
    3.1 建模软件介绍第27-30页
        3.1.1 Pro/Engineer软件介绍第27-28页
        3.1.2 ICEM软件介绍第28-29页
        3.1.3 Fluent软件介绍第29-30页
        3.1.4 AVL Fire ESE Aftertreatment模块介绍第30页
    3.2 计算模型建模第30-32页
        3.2.1 三维模型建立第30-31页
        3.2.2 网格划分第31-32页
    3.3 边界条件设置第32-38页
    3.4 网格无关性分析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颗粒捕集器内部流场和再生特性分析第41-75页
    4.1 颗粒捕集器内部流场分析第41-44页
    4.2 排气速度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第44-48页
    4.3 颗粒捕集器结构参数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第48-59页
        4.3.1 载体管道直径与入口管道直径比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第48-52页
        4.3.2 载体长径比对捕集器内部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第52-56页
        4.3.3 氧化催化器对捕集器内部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第56-59页
    4.4 颗粒捕集器内部压降特性和再生特性分析第59-73页
        4.4.1 颗粒捕集器内部压降特性分析第60-62页
        4.4.2 孔道壁厚对颗粒捕集器内压降特性的影响第62-64页
        4.4.3 孔道目数对颗粒捕集器内压降特性的影响第64-65页
        4.4.4 初始碳载量对颗粒捕集器内压降特性的影响第65-66页
        4.4.5 颗粒捕集器内部再生特性分析第66-68页
        4.4.6 不同入口温度对再生特性的影响第68-71页
        4.4.7 尾气中颗粒浓度不同对再生特性的影响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5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75-77页
    5.1 全文总结第75-76页
    5.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迹粒子滤波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循环寿命预测研究
下一篇:Android平台下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