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客运枢纽客流组织模式分析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设施配置研究 | 第13-14页 |
·客流运行组织研究 | 第14-1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综合客运枢纽客流组织相关概念 | 第18-27页 |
·枢纽的功能及内部环境 | 第18-21页 |
·枢纽功能 | 第18页 |
·客流运行环境 | 第18-21页 |
·客流需求特征 | 第21-23页 |
·不同类型枢纽的客流需求特点 | 第21-23页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点 | 第23页 |
·枢纽客流组织原则及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客流组织原则 | 第24页 |
·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枢纽客流组织的基本要求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枢纽整体客流组织模式分析 | 第27-45页 |
·枢纽客流组织工作划分 | 第27-28页 |
·旅客流线组织 | 第28-36页 |
·流线组织原则 | 第28-29页 |
·流线组织方法 | 第29-30页 |
·枢纽内旅客流线整体设置 | 第30-35页 |
·旅客流线的疏解 | 第35-36页 |
·衔接设施的合理配置 | 第36-38页 |
·服务设施的配置 | 第38-40页 |
·信息诱导设施 | 第38-40页 |
·其他类服务设施 | 第40页 |
·工作人员的配置 | 第40-43页 |
·非高峰时段工作人员的配置 | 第40-41页 |
·高峰时段工作人员的配置 | 第41-43页 |
·应急情况下客流组织 | 第43页 |
·客流组织的整体协调控制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乘客运行各环节的具体模式分析 | 第45-63页 |
·乘客在枢纽内运行过程 | 第45-46页 |
·出入口至验票区 | 第46-49页 |
·检票机的设置 | 第47页 |
·进出口楼梯及自动扶梯的设置 | 第47-48页 |
·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 | 第48-49页 |
·验票区至站台 | 第49-58页 |
·合理确定绕行距离 | 第49-52页 |
·避免交织 | 第52-54页 |
·自动扶梯的配置 | 第54-56页 |
·诱导及信息服务设施的设置 | 第56-58页 |
·站台上的客流组织 | 第58-61页 |
·站内工作人员的配置 | 第59-60页 |
·不同服务设施密集度 | 第60页 |
·乘客休息座位的设置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案例分析-北京西直门综合客运枢纽 | 第63-78页 |
·北京西直门站的结构特点及组织情况 | 第63-69页 |
·北京西直门站结构特点 | 第63-64页 |
·西直门交通枢纽设施配置及组织情况 | 第64-69页 |
·西直门客流组织情况分析 | 第69-77页 |
·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组织 | 第69-70页 |
·进出口处客流组织 | 第70-71页 |
·出入口至站台 | 第71-75页 |
·站台组织情况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 | 第78-8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