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地下水中的砷污染的分布 | 第11-12页 |
·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活饮用水中砷的浓度标准 | 第12页 |
·生活饮用水中砷的浓度标准 | 第12-13页 |
·国内外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物理、化学法去除地下水中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生物法去除地下水中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课题提出、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课题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型滤料生物滤池氧化地下水中As(Ⅲ)的研究 | 第19-29页 |
·新型生物滤池的建立 | 第19-20页 |
·新型生物活性滤料的制备 | 第19页 |
·菌源的选择 | 第19页 |
·试验装置 | 第19-20页 |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运行初期滤池的氧化As(Ⅲ)能力研究. | 第20-22页 |
·不同进水As 浓度对滤池氧化As(Ⅲ)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22-23页 |
·初始Mn~(2+)浓度对滤池氧化As(Ⅲ)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23-24页 |
·滤速对滤池氧化As(Ⅲ)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24-25页 |
·不同滤层深度对滤池氧化As(Ⅲ)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25-26页 |
·初始Fe~(2+)浓度对滤池氧化As(Ⅲ)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成熟生物除锰滤池去除地下水中总As 的研究 | 第29-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试验装置 | 第29-30页 |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试验原水水质及运行参数 | 第30页 |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31-36页 |
·滤池未加As 时除Mn~(2+)能力试验研究 | 第31-32页 |
·初加As 时滤池除As 除Mn~(2+)能力试验研究 | 第32页 |
·滤池长期运行除As 除Mn~(2+)能力试验研究 | 第32-33页 |
·滤速对滤池除总As 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33-35页 |
·不同厚度滤层的除总As 除Mn~(2+)能力试验研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商品MnO_2和新生态-MnO_2吸附As(Ⅲ)的研究 | 第37-45页 |
·试验准备及反应机理 | 第37-38页 |
·二氧化锰悬浊液的制备 | 第37页 |
·δ-MnO_2 的结构特征 | 第37-38页 |
·δ-MnO_2 去除As(Ⅲ)的机理 | 第38页 |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方法及试验内容 | 第39-40页 |
·吸附时间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初始pH 值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39页 |
·MnO_2 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Mn~(2+)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0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40-43页 |
·吸附时间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初始pH 值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MnO_2 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Mn~(2+)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MnO_2和新生态-MnO_2吸附As(Ⅴ)的研 | 第45-55页 |
·试验方法及试验内容 | 第45-47页 |
·新生态-MnO_2 吸附As(Ⅴ)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5页 |
·两种二氧化锰吸附能力随时间变化对比研究 | 第45-46页 |
·二氧化锰对不同浓度As(Ⅴ)的去除能力研究 | 第46页 |
·不同初始pH 值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6页 |
·二氧化锰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Mn~(2+)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4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新生态-MnO_2 吸附 As(Ⅴ)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7-49页 |
·两种二氧化锰吸附能力随时间变化对比研究 | 第49页 |
·新生态-MnO_2 对不同浓度 As(Ⅴ)的去除能力研究 | 第49-51页 |
·不同初始 pH 值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51页 |
·二氧化锰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Mn~(2+)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61-63页 |
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
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