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聚合物共混概述 | 第12-19页 |
1.2.1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热力学相容性 | 第12-15页 |
1.2.2 聚合物共混增容 | 第15-18页 |
1.2.3 反应性共混的概述 | 第18-19页 |
1.3 聚合方法概述 | 第19-26页 |
1.3.1 聚合方法简介 | 第19-20页 |
1.3.2 悬浮聚合简介 | 第20-22页 |
1.3.3 悬浮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1.4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合金材料的概述 | 第26-30页 |
1.4.1 ABS概述 | 第26-27页 |
1.4.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概述 | 第27-29页 |
1.4.3 ABS/PET合金材料的概述 | 第29-30页 |
1.5 本论文课题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5.1 课题提出 | 第3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悬浮聚合法合成反应性线型聚合物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3 合成与表征 | 第33-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2.3.1 分子设计与反应机理 | 第35-36页 |
2.3.2 反应条件对反应性线型聚合物的影响 | 第36-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悬浮聚合法合成反应性梳型聚合物 | 第48-62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3.2.3 合成与表征 | 第50-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3.3.1 分子设计与反应机理 | 第55-56页 |
3.3.2 合成不同分子结构的反应性梳型聚合物 | 第56-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不同分子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对ABS/PET增容效果的研究 | 第62-80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4.2.3 制备工艺 | 第64页 |
4.2.4 表征测试 | 第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8页 |
4.3.1 不同聚合方法反应性梳型聚合物对ABS/PET共混物增容效果的影响 | 第64-67页 |
4.3.2 不同环氧含量反应性梳型聚合物对ABS/PET合金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 | 第67-70页 |
4.3.3 不同接枝密度反应性梳型聚合物对ABS/PET合金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4 不同侧链长度反应性梳性聚合物对ABS/PET合金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 | 第72-75页 |
4.3.5 不同含量反应性梳型聚合物对ABS/PET合金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 | 第75-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不同配比ABS/PET共混体系的形貌及性能研究 | 第80-90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0-82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8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80-81页 |
5.2.3 制备工艺 | 第81页 |
5.2.4 表征测试 | 第81-8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2-88页 |
5.3.1 不同配比ABS/PET合金材料的微观形貌比较 | 第83-84页 |
5.3.2 不同配比ABS/PET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84-85页 |
5.3.3 不同配比ABS/PET合金材料的热行为 | 第85-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创新点 | 第91页 |
6.3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