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风能发电论文

冰区海上升压站整体结构安全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海上风电开发利用简述第9-15页
        1.2.1 国内外海上风电发展前景第9-11页
        1.2.2 国内外海上升压站发展概况第11-15页
    1.3 海上升压站结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18页
        1.3.1 海上升压站结构的在位分析第15页
        1.3.2 海上升压站结构地震分析第15-16页
        1.3.3 海上升压站结构的抗冰性能研究第16-17页
        1.3.4 海上升压站结构疲劳分析第17-18页
        1.3.5 海上升压站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第18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8-20页
2 海洋环境荷载计算第20-30页
    2.1 风荷载第20-21页
    2.2 波浪荷载第21-27页
        2.2.1 Airy波第22-23页
        2.2.2 Stokes波浪理论第23页
        2.2.3 流函数理论第23-24页
        2.2.4 各种波浪理论的适用范围第24-25页
        2.2.5 波浪力的确定第25-27页
    2.3 海流第27-28页
    2.4 海冰第28-29页
    2.5 浮力第29-30页
3 整体结构静力反应分析第30-54页
    3.1 结构有限元模型第30-33页
        3.1.1 SACS软件简介第30-31页
        3.1.2 海上升压站结构模型第31-33页
    3.2 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第33-36页
    3.3 环境参数及分析工况第36-41页
        3.3.1 海况基本参数第36-38页
        3.3.2 其它环境参数第38-39页
        3.3.3 计算工况第39-41页
    3.4 计算结果分析第41-52页
        3.4.1 杆件应力计算方法第41-44页
        3.4.2 UC值的定义第44-46页
        3.4.3 控制工况和控制荷载方向研究第46-51页
        3.4.4 静力校核结果第51-52页
    3.5 小结第52-54页
4 地震反应分析第54-65页
    4.1 动力特性研究第54-56页
        4.1.1 Guyan缩聚法理论第54-55页
        4.1.2 模态分析第55-56页
    4.2 地震响应谱分析第56-58页
        4.2.1 地震参数第56-57页
        4.2.2 振型叠加法地震分析第57-58页
    4.3 地震时程分析第58-64页
        4.3.1 地震波的选取第58-60页
        4.3.2 三维地震动力分析结果第60-64页
    4.4 小结第64-65页
5 结构抗冰性能研究第65-80页
    5.1 冰致自激振动概述第65-68页
        5.1.1 冰致自激振动产生的物理条件第65-68页
        5.1.2 实例分析第68页
    5.2 海冰荷载确定试验第68-74页
        5.2.1 试验参数及设备第69-70页
        5.2.2 试验方案第70-71页
        5.2.3 技术论证第71-72页
        5.2.4 试验结果分析第72-74页
    5.3 冰致强迫振动分析第74-79页
    5.4 小结第79-80页
6 疲劳分析与极限承载能力评估第80-95页
    6.1 波浪谱疲劳分析第80-85页
        6.1.1 基本分析理论第80-81页
        6.1.2 传递函数第81-82页
        6.1.3 Palmgren-Miner疲劳损伤理论第82-83页
        6.1.4 计算结果分析第83-85页
    6.2 冰激疲劳分析第85-88页
        6.2.1 方法与步骤第86-87页
        6.2.2 计算结果分析第87-88页
    6.3 波浪和海冰联合作用下的疲劳分析第88-89页
    6.4 极限承载能力评估第89-94页
        6.4.1 倒塌分析机理第89-91页
        6.4.2 极端冰荷载工况分析结果第91-92页
        6.4.3 地震工况分析结果第92-94页
    6.5 小结第94-9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7.1 结论第95-96页
    7.2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yFRCC)的流变性能
下一篇: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对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