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苘麻根化学成分与苘麻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8-28页
    1.1 苘麻研究概况第18-26页
        1.1.1 植物基源第18-20页
        1.1.2 本草考证第20-21页
        1.1.3 化学成分第21-22页
        1.1.4 药理作用第22-24页
        1.1.5 质量控制和药动学研究现状第24-26页
    1.2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第26-28页
        1.2.1 立题依据第26页
        1.2.2 研究思路第26-28页
第二章 苘麻根化学成分研究第28-37页
    2.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28-29页
        2.1.1 仪器第28页
        2.1.2 试剂第28页
        2.1.3 试药第28页
        2.1.4 药材第28-29页
    2.2 提取与分离第29-31页
    2.3 结构鉴定第31-34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4-37页
第三章 苘麻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第37-100页
    3.1 HPLC-ESI-Q-TOF/MS法分析鉴定苘麻五个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第37-58页
        3.1.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37-38页
        3.1.2 分析条件第38-39页
        3.1.3 溶液的制备第39-40页
        3.1.4 样品测定和分析第40-43页
        3.1.5 小结与讨论第43-58页
    3.2 GC-MS法分析苘麻五个部位中的脂肪油和挥发油成分第58-74页
        3.2.1 仪器、试剂与药材第58-59页
        3.2.2 苘麻五个部位中脂肪油成分的分析第59-64页
        3.2.3 苘麻五个部位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64-65页
        3.2.4 苘麻根中弱极性成分的分析第65-70页
        3.2.5 苘麻五个部位中脂肪油的酸值和皂化值的测定第70-73页
        3.2.6 小结与讨论第73-74页
    3.3 RP-HPLC法测定苘麻五个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含量第74-87页
        3.3.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74-75页
        3.3.2 提取工艺的优化第75-78页
        3.3.3 九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第78-86页
        3.3.4 小结与讨论第86-87页
    3.4 GC-ECD法测定苘麻五个部位中10种残留农药第87-92页
        3.4.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87页
        3.4.2 GC-ECD法测定苘麻五个部位中10种残留农药的含量第87-91页
        3.4.3 小结与讨论第91-92页
    3.5 ICP-OES法同时测定苘麻五个部位中的18种元素的含量第92-100页
        3.5.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92-93页
        3.5.2 ICP-OES法测定苘麻五个部位中的18种元素的含量第93-98页
        3.5.3 小结与讨论第98-100页
第四章 总黄酮、总多酚和脂肪油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第100-129页
    4.1 总黄酮和总多酚的抗氧化试验第100-120页
        4.1.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100-101页
        4.1.2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101-107页
        4.1.3 总多酚含量测定第107-112页
        4.1.4 总原花青素的测定(香草醛-硫酸比色法)第112-113页
        4.1.5 还原能力的测定第113-115页
        4.1.6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能力的测定第115-117页
        4.1.7 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的测定第117-119页
        4.1.8 小结与讨论第119-120页
    4.2 总黄酮和脂肪油的抗菌试验第120-129页
        4.2.1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120-121页
        4.2.2 菌种第121页
        4.2.3 培养基的制备第121页
        4.2.4 菌种活化及制备菌悬液第121-122页
        4.2.5 溶液的制备第122页
        4.2.6 含溶液纸片的制备第122页
        4.2.7 实验方法第122-124页
        4.2.8 实验结果第124-127页
        4.2.9 小结与讨论第127-129页
第五章 木槿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第129-143页
    5.1 仪器、试剂及试药第129-130页
        5.1.1 仪器第129页
        5.1.2 试剂第129页
        5.1.3 试药第129-130页
    5.2 溶液的配制第130页
    5.3 血浆样品中木槿素A分析条件的建立第130-131页
    5.4 血浆样品处理第131页
    5.5 分析方法确证第131-137页
        5.5.1 系统适用性试验第131页
        5.5.2 方法专属性第131-132页
        5.5.3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132-133页
        5.5.4 精密度与准确度第133页
        5.5.5 提取回收率第133-135页
        5.5.6 样品稳定性第135-137页
    5.6 木槿素A药物动力学的测定第137-141页
        5.6.1 实验动物第137页
        5.6.2 给药方案第137页
        5.6.3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137页
        5.6.4 未知血浆样品测定及数据处理第137-138页
        5.6.5 药动学研究结果第138-141页
    5.7 小结与讨论第141-143页
        5.7.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141页
        5.7.2 内标物的选择第141页
        5.7.3 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141-142页
        5.7.4 给药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第142页
        5.7.5 木槿素A的药物动力学初步研究第142-143页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附表第153-209页
附图第209-219页
致谢第219-220页
个人简历第220-221页
附件第221-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蒿鳖养阴软坚方抗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木豆芪酸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及体外代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