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电力电子系统复杂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复杂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电力电子系统的混沌控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 2 分岔与混沌理论概述 | 第15-27页 |
| 2.1 分岔与混沌理论 | 第15-23页 |
| 2.1.1 分岔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 2.1.2 混沌理论及通往混沌的道路 | 第17-20页 |
| 2.1.3 分岔与混沌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 2.2 DC/AC 逆变器概述 | 第23-26页 |
| 2.2.1 逆变器的主要分类 | 第23-25页 |
| 2.2.2 引起电力电子系统复杂行为的主要因素 | 第25-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独立型逆变器的分岔与混沌现象 | 第27-59页 |
| 3.1 比例调节下逆变器的复杂行为研究 | 第27-35页 |
| 3.1.1 系统离散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3.1.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9-32页 |
| 3.1.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3.1.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3.2 考虑多参数的逆变器稳定性分析 | 第35-41页 |
| 3.2.1 双分岔参数稳定域分布图分析 | 第36-37页 |
| 3.2.2 三分岔参数稳定域分布图分析 | 第37-38页 |
| 3.2.3 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 3.3 带复杂调节器的逆变器复杂行为分析 | 第41-49页 |
| 3.3.1 系统离散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 3.3.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 3.3.3 数值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 3.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3.4 二阶逆变器的系数线性化模型 | 第49-57页 |
| 3.4.1 二阶逆变器离散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 3.4.2 二阶逆变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54页 |
| 3.4.3 二阶逆变器稳定参数域的数值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4 并网型逆变器的分岔与混沌现象 | 第59-73页 |
| 4.1 电路工作原理及其仿真现象分析 | 第59-64页 |
| 4.1.1 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59-60页 |
| 4.1.2 并网逆变器仿真现象分析 | 第60-64页 |
| 4.2 并网逆变器离散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 4.3 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 | 第65-67页 |
| 4.4 系统 Hopf 分岔振荡频率的确定 | 第67-68页 |
| 4.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4.6 与独立型逆变器的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5 H 桥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 第73-85页 |
| 5.1 混沌控制方法 | 第73-76页 |
| 5.1.1 时延反馈混沌控制 | 第73-75页 |
| 5.1.2 Washout 滤波器原理 | 第75-76页 |
| 5.2 H 桥变换器的 Washout 混沌控制技术 | 第76-79页 |
| 5.2.1 Washout 滤波器控制器的设计 | 第76-77页 |
| 5.2.2 Washout 滤波器控制系数的确定 | 第77-79页 |
| 5.3 Washout 滤波器混沌控制数值仿真分析 | 第79-84页 |
| 5.3.1 直流斩波模式下的混沌控制 | 第79-81页 |
| 5.3.2 正弦逆变模式下的混沌控制 | 第81-83页 |
| 5.3.3 混沌控制的分岔图分析 | 第83-8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附录 | 第93-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