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14-15页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4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2.2.1 实验前准备 | 第15-16页 |
2.2.2 试件制备 | 第16-17页 |
2.2.3 热循环处理 | 第17-18页 |
2.2.4 推出实验 | 第18页 |
2.2.5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8-19页 |
2.2.6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26页 |
3.1 三组试件剪切强度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3.2 不同粘结厚度对剪切强度结果的影响 (Mpa, x s) | 第21-22页 |
3.3 扫描电镜下树脂粘结剂与氧化锆桩结合界面的状况 | 第22-25页 |
3.3.1 1000 倍下观察样本全貌 | 第22-23页 |
3.3.2 高倍下(3000X)观察分析 | 第23-25页 |
3.5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结断面破坏形式 | 第25-2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6-34页 |
4.1 粘结剂的选择 | 第26页 |
4.2 氧化锆表面不同处理方法 | 第26-28页 |
4.2.1 表面粗化方法 | 第27页 |
4.2.2 表面改性方法 | 第27-28页 |
4.3 介孔二氧化硅涂层的特性 | 第28-29页 |
4.4 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4.5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 第30-31页 |
4.5.1 涂层涂布方式及厚度 | 第30页 |
4.5.2 实验标本的片切 | 第30-31页 |
4.5.3 粘结剂的厚度 | 第31页 |
4.5.4 粘结界面效果的观测 | 第31页 |
4.5.5 推出实验装置 | 第31页 |
4.6 粘结界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1-32页 |
4.7 粘结界面体视显微镜观察 | 第32-3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4-36页 |
5.1 结论 | 第34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图 | 第4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综述 | 第47-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