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 | 第16页 |
2.1.2 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 ESCO) | 第16-17页 |
2.1.3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Project) | 第17页 |
2.1.4 公共机构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2.2“政府成本”的有效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2.3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 | 第18-19页 |
2.2.4 全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0页 |
3. 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机构节能中的运用现状 | 第20-27页 |
3.1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 第20-21页 |
3.1.1 示范试点阶段 | 第20-21页 |
3.1.2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1页 |
3.2 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21-23页 |
3.2.1 节能效益分享型(Shared Savings) | 第22页 |
3.2.2 节能量保证型(Guaranteed Savings) | 第22页 |
3.2.3 能源费用托管型(Chauffage) | 第22页 |
3.2.4 三种模式运行情况比较 | 第22-23页 |
3.3 公共机构节能的意义 | 第23-27页 |
3.3.1 公共机构节能的发展理念 | 第24-25页 |
3.3.2 公共机构节能的重点领域 | 第25页 |
3.3.3 公共机构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的融合 | 第25-27页 |
4. 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机构节能中的运用实例 | 第27-44页 |
4.1 上海市政大厦:空调冷热源系统及照明系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 第27-36页 |
4.1.1 市政大厦概况 | 第28-31页 |
4.1.2 项目合同情况 | 第31-34页 |
4.1.3 项目施工情况 | 第34-35页 |
4.1.4 项目实施效果 | 第35-36页 |
4.2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合同能源管理综合项目 | 第36-38页 |
4.2.1.项目施工情况 | 第36-37页 |
4.2.2 项目实施效果 | 第37-38页 |
4.3 仁济医院西院: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 第38-39页 |
4.3.1 项目施工情况 | 第38页 |
4.3.2 项目实施效果 | 第38-39页 |
4.4 上海市崇明中学:分布式光伏发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 第39-40页 |
4.4.1 项目施工情况 | 第39-40页 |
4.4.2 项目实施效果 | 第40页 |
4.5 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4.5.1 能源诊断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 第41-42页 |
4.5.2 融资渠道的单一限制了行业发展 | 第42页 |
4.5.3 用能特点限制了节能空间 | 第42-44页 |
5.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机构节能中的应用对策 | 第44-55页 |
5.1 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过程中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 第44-48页 |
5.1.1 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政策 | 第44-47页 |
5.1.2 外国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7-48页 |
5.2 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 第48-50页 |
5.2.1 引入市场化的服务机制 | 第48-49页 |
5.2.2 规范优化市场环境 | 第49-50页 |
5.3 在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 第50-55页 |
5.3.1 建立合同能源管理专家库 | 第50-51页 |
5.3.2 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绩效评估修正指数 | 第51-52页 |
5.3.3 引入PPP模式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渠道 | 第52-53页 |
5.3.4 以全生命周期理论实施节能技改 | 第53-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