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出口贸易论文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第11-14页
        1.2.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2.2 主要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3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 核心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4页
        1.3.1 知识产权第14页
        1.3.2 出口商品结构第14页
    1.4 预期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4-16页
        1.4.1 主要创新点第15页
        1.4.2 论文的不足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26页
    2.1 相关理论第16-18页
        2.1.1 技术差距理论第16-17页
        2.1.2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第17-18页
    2.2 文献综述第18-26页
        2.2.1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度量方法的文献综述第18-21页
        2.2.2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第21-26页
第3章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机理分析第26-35页
    3.1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技术创新与出口贸易结构第26-28页
    3.2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技术创新第28-31页
        3.2.1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惩罚模仿创新第28-29页
        3.2.2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激励自主创新第29-31页
    3.3 技术创新与出口贸易结构第31-35页
        3.3.1 惩罚模仿创新导致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第31-32页
        3.3.2 激励自主创新导致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第32-35页
第4章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测度第35-46页
    4.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第35-40页
        4.1.1 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第35-37页
        4.1.2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第37-38页
        4.1.3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第38-40页
    4.2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度量第40-46页
        4.2.1 知识产权立法强度第41-42页
        4.2.2 知识产权执法强度第42-43页
        4.2.3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第43-46页
第5章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理论分析第46-55页
    5.1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第46-50页
        5.1.1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第46-47页
        5.1.2 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第47-48页
        5.1.3 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第48-49页
        5.1.4 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第49-50页
    5.2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第50-55页
        5.2.1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测度第50-52页
        5.2.2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量化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第52-55页
第6章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实证检验第55-68页
    6.1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第55-58页
        6.1.1 模型设定第55-56页
        6.1.2 指标说明第56-57页
        6.1.3 数据来源第57-58页
    6.2 检验分析第58-65页
        6.2.1 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6.2.2 单位根检验第59-60页
        6.2.3 协整检验第60-61页
        6.2.4 回归分析第61-65页
    6.3 主要结论第65-68页
        6.3.1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贸易结构第65-66页
        6.3.2 技术创新能力与出口贸易结构第66页
        6.3.3 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其他因素第66-68页
第7章 关于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产出的对策建议第68-74页
    7.1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第68-71页
        7.1.1 健全知识产权立法体系第68-69页
        7.1.2 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制度第69页
        7.1.3 改革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第69-70页
        7.1.4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第70-71页
        7.1.5 构建合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71页
    7.2 促进知识产权产出第71-74页
        7.2.1 国家政策激励创新第71-72页
        7.2.2 培养创新型人才第72-73页
        7.2.3 优化外资流向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附表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银行为例
下一篇:海关稽查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