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矿山概况及主要技术条件 | 第18-23页 |
2.1 矿山概况 | 第18页 |
2.2 矿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3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9-20页 |
2.4 焦家矿区矿体及蚀变带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2.5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第22页 |
2.6 岩体稳定性分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浅部露天坑挂帮开拓采准方案研究 | 第23-29页 |
3.1 露天坑挂帮矿赋存情况 | 第23页 |
3.2 露天坑挂帮矿开拓采准方式 | 第23-29页 |
第四章 露天坑挂帮回采方案 | 第29-47页 |
4.1 采矿方法研究 | 第29-32页 |
4.1.1 现有采矿方法评价 | 第29-31页 |
4.1.2 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 第31-32页 |
4.1.3 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 第32页 |
4.2 残采矿体高效开采综合技术试验 | 第32-46页 |
4.2.1 开采技术条件 | 第32-33页 |
4.2.2 采矿方法选择及采场布置 | 第33-36页 |
4.2.3 进路充填方案优化 | 第36-39页 |
4.2.4 通风方式优化 | 第39-46页 |
4.3 局部通风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浅部露天坑挂帮矿回采方案取得的效果 | 第47-51页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7页 |
5.2 安全效益分析 | 第47-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