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聚合物驱油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4-15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第16-23页 |
3.1 矿物岩石特征 | 第16-18页 |
3.1.1 岩性特征 | 第16页 |
3.1.2 胶结类型 | 第16-17页 |
3.1.3 粘土矿物分析 | 第17-18页 |
3.2 孔喉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18-23页 |
3.2.1 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18页 |
3.2.2 喉道类型及特征 | 第18-19页 |
3.2.3 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特征 | 第19-23页 |
第四章 储层孔隙类型及渗流特征 | 第23-33页 |
4.1 储层孔隙类型划分特征 | 第23-30页 |
4.1.1 储层划分特征 | 第23-24页 |
4.1.2 微观孔隙结构主次参数划分 | 第24-28页 |
4.1.3 建立有效渗透率关系模型 | 第28-30页 |
4.2 不同储层孔隙类型的渗流特征 | 第30-33页 |
4.2.1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4.2.2 油水相对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33-56页 |
5.1 沉积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33-48页 |
5.1.1 沉积相的划分 | 第33-35页 |
5.1.2 一类储层分微相孔渗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5.1.3 一类储层分微相孔喉分布特征 | 第37-45页 |
5.1.4 一类储层分微相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第45-48页 |
5.2 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 第48-56页 |
5.2.1 成岩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 第48-52页 |
5.2.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3 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4 成岩作用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孔隙结构与聚驱匹配性研究 | 第56-68页 |
6.1 聚驱现状与理论计算 | 第56-58页 |
6.1.1 开发区聚合物驱注入能力现状 | 第56-57页 |
6.1.2 聚合物分子线团有效回旋半径与注入能力关系计算 | 第57-58页 |
6.2 聚合物注入效果研究室内实验 | 第58-66页 |
6.2.1 实验方案 | 第58页 |
6.2.2 实验材料与步骤 | 第58-59页 |
6.2.3 实验结果 | 第59-66页 |
6.3 孔隙结构与聚驱匹配性标准确定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