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轧车压力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轧车 | 第11页 |
1.2 轧余率与轧液均匀性 | 第11-14页 |
1.2.1 轧余率 | 第11-13页 |
1.2.2 轧余率均匀性 | 第13-14页 |
1.3 轧辊辊型 | 第14-15页 |
1.3.1 CVC轧辊 | 第14-15页 |
1.3.2 均匀轧辊 | 第15页 |
1.4 均匀轧车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轧压特性分析 | 第19-27页 |
2.1 均匀轧辊轧压模型 | 第19-20页 |
2.2 轧液理论 | 第20-22页 |
2.3 小轧车实验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周期载荷下均匀轧辊的周向变形 | 第27-35页 |
3.1 均匀轧辊周向模型 | 第27-28页 |
3.2 基于ALE方法的流固耦合 | 第28-30页 |
3.2.1 材料的设置 | 第28-29页 |
3.2.2 ALE关键字的设置 | 第29-30页 |
3.3 计算结果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均匀轧辊辊间压力分布 | 第35-55页 |
4.1 均匀轧辊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35-43页 |
4.1.1 几何模型及其简化 | 第36页 |
4.1.2 轴承的等效处理 | 第36-39页 |
4.1.3 材料和单元 | 第39-41页 |
4.1.4 载荷和约束 | 第41-42页 |
4.1.5 沙漏控制和输出文件 | 第42页 |
4.1.6 模型稳定性 | 第42-43页 |
4.2 均匀轧辊辊间压力分布 | 第43-45页 |
4.3 气压与油压的比值区间 | 第45-49页 |
4.3.1 气压与油压比 | 第45页 |
4.3.2 比值区间 | 第45-49页 |
4.4 均匀轧辊有效幅宽 | 第49-50页 |
4.4.1 有限元模型的有效幅宽 | 第49-50页 |
4.4.2 生产加工中的有效幅宽 | 第50页 |
4.5 气压与油压的配伍模型 | 第50-53页 |
4.5.1 气压与油压的匹配值 | 第50-53页 |
4.5.2 配伍模型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均匀轧车压力控制系统 | 第55-63页 |
5.1 均匀轧车总体布局 | 第55-56页 |
5.2 压力控制系统 | 第56-58页 |
5.2.1 原压力控制系统 | 第56-57页 |
5.2.2 改进方案 | 第57-58页 |
5.3 软硬件的实施 | 第58-62页 |
5.3.1 比例减压阀 | 第58-59页 |
5.3.2 PLC程序 | 第59-60页 |
5.3.3 触摸屏控制器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均匀轧车实验 | 第63-73页 |
6.1 均匀轧车实验设计 | 第63-64页 |
6.2 棉针织物实验 | 第64-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