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载体碳改性对Pd-Cu/凹凸棒土催化剂CO常温催化氧化性能影响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选择第17-33页
    1.1 前言第17-18页
    1.2 CO氧化催化剂第18-28页
        1.2.1 贵金属催化剂第18-21页
        1.2.2 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21-24页
        1.2.3 负载型Wacker催化剂第24-28页
    1.3 碳改性凹凸棒土研究进展第28-30页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测试手段第33-39页
    2.1 催化剂制备所用试剂及仪器第33页
        2.1.1 试剂第33页
        2.1.2 仪器第33页
    2.2 催化剂表征第33-35页
        2.2.1 N_2-physisorption分析第33-34页
        2.2.2 XRD分析第34页
        2.2.3 TG分析第34页
        2.2.4 FT-IR分析第34页
        2.2.5 Raman分析第34页
        2.2.6 CA(接触角)分析第34页
        2.2.7 H_2-TPR分析第34页
        2.2.8 ICP-AES分析第34-35页
    2.3 实验装置第35-39页
        2.3.1 常温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评价装置第35-36页
        2.3.2 原料气中水汽引入装置第36-39页
第三章 碳化温度及碳源用量对Pd-Cu/凹凸棒土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9-47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催化剂制备第39-40页
        3.2.1 载体制备第39-40页
        3.2.2 催化剂制备第40页
    3.3 催化活性评价结果第40-44页
        3.3.1 水汽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3.3.2 碳化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3.3.3 碳源用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蔗糖改性对Pd-Cu/凹凸棒土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第47-55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催化剂表征第47-54页
        4.2.1 TG分析第47-49页
        4.2.2 XRD分析第49-50页
        4.2.3 N_2-physisorption与CA分析第50-51页
        4.2.4 FT-IR光谱分析第51-52页
        4.2.5 Raman光谱分析第52-53页
        4.2.6 H_2-TPR分析第53-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5-57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论文工作总结第55-56页
    5.3 论文的创新性第56页
    5.4 后续工作设想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介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fion修饰炭基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四氢呋喃聚合性能
下一篇:苯基乙烯—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