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21页 |
前言 | 第22-24页 |
文献回顾 | 第24-37页 |
实验一 应用ICDAS Ⅱ检测乳牙龋的研究 | 第37-45页 |
1 材料 | 第37-3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37-38页 |
2 方法 | 第38-40页 |
2.1 样本量计算 | 第38页 |
2.2 口腔健康检查 | 第38-39页 |
2.3 质量控制 | 第39-40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40页 |
3 结果 | 第40-42页 |
3.1 五个检测位点ICDAS Ⅱ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3.2 不同位点龋损检出率的对比 | 第41页 |
3.3 各位点不同程度龋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4 不同龋判定标准对龋检出率的影响 | 第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实验二 应用DIAGNOdent检测乳牙龋的研究 | 第45-50页 |
1 材料 | 第4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47页 |
2.1 样本量计算 | 第45页 |
2.2 口腔健康检查 | 第45-46页 |
2.3 质量控制 | 第46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46-47页 |
3 结果 | 第47-48页 |
3.1 不同位点龋检出率的比较 | 第47页 |
3.2 各位点患龋情况分析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实验三 ICDAS Ⅱ和DIAGNOdent监测两种含氟涂料对乳牙龋作用的研究 | 第50-67页 |
1 材料 | 第50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50页 |
2 方法 | 第50-51页 |
2.1 样本量计算 | 第50页 |
2.2 口腔健康检查 | 第50-51页 |
2.3 随机方法 | 第51页 |
2.4 涂氟操作 | 第51页 |
2.5 进度安排 | 第51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51页 |
3 结果 | 第51-63页 |
3.1 ICDAS Ⅱ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患龋情况的差异 | 第52-53页 |
3.2 不同龋判定标准下各位点龋检出率的变化 | 第53-56页 |
3.3 不同ICDAS Ⅱ核心编码在不同时间点所占比例的变化 | 第56-60页 |
3.4 DIAGNOdent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患龋情况的差异 | 第60-61页 |
3.5 各位点DIAGNOdent不同程度龋检出率的变化 | 第61-63页 |
4 讨论 | 第63-67页 |
4.1 ICDAS Ⅱ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患龋情况的差异 | 第63-64页 |
4.2 不同龋判定标准下各位点龋检出率的变化 | 第64页 |
4.3 不同ICDAS Ⅱ核心编码在不同时间点所占比例的变化 | 第64-65页 |
4.4 DIAGNOdent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患龋情况的差异 | 第65页 |
4.5 各位点DIAGNOdent不同程度龋检出率的变化。 | 第65-67页 |
实验四 ICDAS Ⅱ和DIAGNOdent两种龋检测方法相关性研究 | 第67-74页 |
1 材料 | 第6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67页 |
2 方法 | 第67-68页 |
2.1 样本量估计 | 第67页 |
2.2 统计学方法 | 第67-68页 |
3 结果 | 第68-72页 |
3.1 ICDAS Ⅱ和DIAGNOdent测量值分布范围 | 第68-69页 |
3.2 ICDAS Ⅱ与DIAGNOdent检测方法相关性分析 | 第69-72页 |
4 讨论 | 第72-74页 |
4.1 ICDAS Ⅱ和DIAGNOdent测量值分布范围 | 第72页 |
4.2 ICDAS Ⅱ与DIAGNOdent检测方法相关性分析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临床病例展示 | 第86-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