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微信朋友圈社交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问题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自我呈现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2 微信朋友圈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3 研究创新点第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页
        1.3.1 问卷调查法第15页
        1.3.2 数据分析法第15页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5-20页
        1.4.1 自我呈现概念第15-16页
        1.4.2 自我呈现动机与功能第16-18页
        1.4.3 自我监控理论第18页
        1.4.4 大五人格特质第18-20页
第2章 大学生微信及朋友圈使用现状调查第20-30页
    2.1 研究过程第20-22页
        2.1.1 问卷选取和设计第20页
        2.1.2 研究对象选取第20-21页
        2.1.3 问卷实施和回收第21-22页
        2.1.4 信度与效度第22页
    2.2 大学生微信的使用现状第22-24页
        2.2.1 大学生微信使用年限平均超过三年第22-23页
        2.2.2 大学生微信好友主要来源于已知社交圈第23-24页
    2.3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现状第24-30页
        2.3.1 微信朋友圈使用:时间长、更新快第24-25页
        2.3.2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内容图文结合、生活化第25-30页
第3章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分析第30-36页
    3.1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现状第30-35页
        3.1.1 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自我意识明显第30页
        3.1.2 朋友圈内容发布影响大学生焦虑情绪第30-31页
        3.1.3 大学生朋友圈社交性强、互动频繁第31-32页
        3.1.4 大学生朋友圈评论源于社交关系亲疏第32-33页
        3.1.5 大学生朋友圈表演性强第33-34页
        3.1.6 大学社朋友圈身份认同感明显第34-35页
    3.2 大学生朋友圈自我呈现分析第35-36页
第4章 自我呈现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第36-42页
    4.1 Pearson相关系数和量表使用第36-37页
    4.2 自我呈现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第37-42页
        4.2.1 外向性人格特质对应中庸的自我呈现第37-38页
        4.2.2 情绪稳定性对应积极主动的自我呈现第38-39页
        4.2.3 开放性对应积极主动的自我呈现第39-40页
        4.2.4 宜人性对应隐瞒伪装的自我呈现第40页
        4.2.5 尽责性对应隐瞒伪装的自我呈现第40-42页
第5章 分析与讨论第42-47页
    5.1 研究结论第42-45页
        5.1.1 大学生朋友圈使用度、忠诚度高第42页
        5.1.2 大学生朋友圈私密性与开放性并存第42-43页
        5.1.3 大学生朋友圈“表演性”强第43页
        5.1.4 大学生朋友圈群体归属感明显第43页
        5.1.5 大学生朋友圈自我呈现伪装与真实并存第43-44页
        5.1.6 大学生朋友圈自我呈现与人格特质正向显著相关第44-45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7页
附录第4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西部苗族村寨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为例
下一篇:基于ASP.NET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及车辆调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