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纳米氧化镁对赤红球菌降解含酚废水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苯酚的性质及危害第10页
    1.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0-13页
        1.2.1 物理方法第10-11页
        1.2.2 化学方法第11页
        1.2.3 生物方法第11-13页
    1.3 纳米材料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影响第13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3-16页
        1.4.1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与表征第16-22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18页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16-17页
        2.2.2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第17页
        2.2.3 纳米氧化镁的表征第17-18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8-20页
        2.3.1 纳米氧化镁的形态第18页
        2.3.2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图第18-19页
        2.3.3 X射线衍射分析第19-20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纳米氧化镁对赤红球菌的毒性作用第22-36页
    3.1 引言第2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3.2.1 主要仪器第22-23页
        3.2.2 主要试剂第23页
        3.2.3 赤红球菌的培养第23页
        3.2.4 赤红球菌生长曲线第23-24页
        3.2.5 赤红球菌OD600与菌浓度关系标准曲线第24-25页
        3.2.6 苯酚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3.2.7 毒理实验第26页
        3.2.8 纳米氧化镁对含酚废水降解的影响第26-27页
    3.3 结果及讨论第27-33页
        3.3.1 苯酚对赤红球菌生长的影响第27-28页
        3.3.2 纳米氧化镁对赤红球菌生长的影响第28-29页
        3.3.3 纳米氧化镁对赤红球菌含酚废水降解的影响第29-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6页
第4章 环境因子对纳米氧化镁作用下赤红球菌降解苯酚的影响第36-44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6页
        4.2.2 正交实验方法的设置第36-37页
    4.3 结果及讨论第37-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纳米氧化镁对苯酚降解过程中酶的影响第44-50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44-47页
        5.2.1 主要实验试剂第44页
        5.2.2 主要实验仪器第44-45页
        5.2.3 最适环境条件下纳米氧化镁对赤红球菌降解苯酚速率的影响第45页
        5.2.4 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比活力的测定第45页
        5.2.5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比活力的测定第45-46页
        5.2.6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第46-47页
    5.3 结果及讨论第47-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磷元素对赤红球菌降解苯酚的影响第50-58页
    6.1 引言第50页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0-52页
        6.2.1 实验主要仪器第50页
        6.2.2 实验主要试剂第50页
        6.2.3 磷含量的测定第50-51页
        6.2.4 磷元素对赤红球菌降解苯酚的影响第51-52页
        6.2.5 MgO对磷的吸附第52页
        6.2.6 赤红球菌对氧化镁所吸附磷的利用第52页
    6.3 结果及讨论第52-56页
    6.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下一篇:耐低温节旋藻新品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