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中国移动3G技术标准的选择 | 第11-13页 |
1.3 WCDMA简介 | 第13-18页 |
1.3.1 WCDMA的发展和现状 | 第13-14页 |
1.3.2 WCDMA标准的演进 | 第14-16页 |
1.3.3 WCDMA的网络演进问题 | 第16-17页 |
1.3.4 WCDMA网络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目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WCDMA系统结构 | 第20-34页 |
2.1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 第20-22页 |
2.1.1 用户设备(UE) | 第20-21页 |
2.1.2 无线接入网(UTRAN) | 第21-22页 |
2.1.3 核心网(CN) | 第22页 |
2.2 WCDMA R99网络结构及特点 | 第22-26页 |
2.2.1 无线接入网 | 第24页 |
2.2.2 核心网 | 第24-25页 |
2.2.3 R99标准的特点与功能 | 第25-26页 |
2.3 WCDA R4网络结构及特点 | 第26-28页 |
2.3.1 无线接入网 | 第27页 |
2.3.2 核心网 | 第27-28页 |
2.3.3 R4标准的特点与功能 | 第28页 |
2.4 WCDMA R5网络结构及特点 | 第28-31页 |
2.4.1 无线接入网 | 第29页 |
2.4.2 核心网 | 第29-31页 |
2.4.3 R5标准的特点与新增功能 | 第31页 |
2.5 WCDMA R6及R7网络结构及特点 | 第31-34页 |
2.5.1 R6标准的特点与新增功能 | 第31-33页 |
2.5.2 R7标准的特点与新增功能 | 第33-34页 |
第三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 | 第34-55页 |
3.1 WCDMA无线网络的特点 | 第34-36页 |
3.1.1 多业务 | 第34-35页 |
3.1.2 覆盖与容量相关 | 第35页 |
3.1.3 自干扰特征 | 第35页 |
3.1.4 上下行业务的非对称性 | 第35页 |
3.1.5 软切换因子 | 第35-36页 |
3.2 WCDMA与GSM无线网络规划的比较 | 第36-38页 |
3.2.1 频率规划差异 | 第36页 |
3.2.2 覆盖规划差异 | 第36页 |
3.2.3 容量规划差异 | 第36-37页 |
3.2.4 导频污染差异 | 第37-38页 |
3.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38-42页 |
3.3.1 网络定位 | 第38页 |
3.3.2 连续覆盖与孤岛覆盖 | 第38-39页 |
3.3.3 规划网络的基本业务选择 | 第39-40页 |
3.3.4 一步规划分步实施与分阶段规划实施 | 第40页 |
3.3.5 2G/3G共用 | 第40-41页 |
3.3.6 加载扩容与加站扩容 | 第41页 |
3.3.7 室内覆盖意义及方式 | 第41-42页 |
3.3.8 直放站的使用 | 第42页 |
3.3.9 网络规划工具的作用 | 第42页 |
3.4 W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 | 第42-43页 |
3.5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关键问题分析 | 第43-55页 |
3.5.1 数据收集 | 第43-44页 |
3.5.2 传播模型校正 | 第44-45页 |
3.5.3 覆盖分析 | 第45-49页 |
3.5.4 容量分析及配置 | 第49-52页 |
3.5.5 无线网络仿真 | 第52页 |
3.5.6 无线网络优化 | 第52-55页 |
第四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实例 | 第55-71页 |
4.1 项目概述 | 第55页 |
4.2 规划目标 | 第55-61页 |
4.2.1 地区简况 | 第56-57页 |
4.2.2 规划区域 | 第57页 |
4.2.3 覆盖要求 | 第57-58页 |
4.2.4 容量要求 | 第58页 |
4.2.5 话务模型 | 第58-59页 |
4.2.6 质量要求 | 第59页 |
4.2.7 网络负荷要求 | 第59页 |
4.2.8 无线传播假设 | 第59-60页 |
4.2.9 其他假设 | 第60-61页 |
4.3 基站规划数量 | 第61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61-69页 |
4.4.1 主要仿真统计输出 | 第61-62页 |
4.4.2 主要仿真图形输出 | 第62-69页 |
4.5 济南地区无线网络规划实例总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