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6页 |
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目录 | 第16-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3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1.2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 | 第22-23页 |
1.3 阻燃剂的分类与阻燃机理 | 第23-25页 |
1.3.1 阻燃剂的分类 | 第23-24页 |
1.3.2 阻燃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1.4 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1.4.1 无卤化趋势 | 第26页 |
1.4.2 抑烟化趋势 | 第26-27页 |
1.5 新型阻燃技术 | 第27-31页 |
1.5.1 微胶囊化技术 | 第27-28页 |
1.5.2 超细化技术 | 第28页 |
1.5.3 表面改性技术 | 第28-29页 |
1.5.4 复配协同技术 | 第29页 |
1.5.5 消烟技术 | 第29-30页 |
1.5.6 交联技术 | 第30页 |
1.5.7 大分子技术 | 第30-31页 |
1.6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 第31-33页 |
1.6.1 定义 | 第31-32页 |
1.6.2 纳米复合效应 | 第32页 |
1.6.3 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1.7 HIPS的阻燃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8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6-44页 |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原料 | 第36-37页 |
2.2 纳米CG-ATH粉体改性实验 | 第37-38页 |
2.2.1 表面改性流程 | 第37-38页 |
2.2.2 改性工艺的确定 | 第38页 |
2.3 纳米CG-ATH应用实验 | 第38-39页 |
2.3.1 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2.3.2 界面相容剂的试验 | 第39页 |
2.3.3 阻燃增效剂复配实验 | 第39页 |
2.4 CG-ATH粉体的表征 | 第39-40页 |
2.4.1 颗粒形貌及粒度分析 | 第40页 |
2.4.2 热失重分析 | 第40页 |
2.4.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2.5 纳米CG-ATH粉体改性效果评价 | 第40-41页 |
2.5.1 纳米CG-ATH粉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2.5.2 纳米CG-ATH粉体的分散状态观察 | 第40页 |
2.5.3 纳米CG-ATH粉体的热失重分析 | 第40-41页 |
2.5.4 纳米CG-ATH粉体应用实验 | 第41页 |
2.6 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1-44页 |
2.6.1 燃烧性能评价 | 第41-42页 |
2.6.2 力学性能评价 | 第42页 |
2.6.3 纳米复合材料相间分散与结合状态的研究 | 第42页 |
2.6.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页 |
2.6.5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分析 | 第42页 |
2.6.6 复合材料燃烧炭层形貌分析 | 第42-43页 |
2.6.7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纳米CG-ATH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44-53页 |
3.1 纳米CG-ATH的制备 | 第44页 |
3.2 纳米CG-ATH粉体的表征 | 第44-46页 |
3.3 纳米CG-ATH的表面改性 | 第46-50页 |
3.3.1 改性剂的确定 | 第46-48页 |
3.3.2 偶联剂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 改性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3.4 表面改性纳米CG-ATH粉体的表征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纳米CG-ATH用量及其表面改性对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3-60页 |
4.1 阻燃性能的研究 | 第53-54页 |
4.2 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54-57页 |
4.2.1 纳米CG-ATH用量及其表面改性对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2 纳米CG-ATH用量及其表面改性对弯曲模量的影响 | 第55页 |
4.2.3 纳米CG-ATH用量及其表面改性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 纳米CG-ATH在HIPS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界面相容剂对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0-69页 |
5.1 相容剂SMA对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5.1.1 SMA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5.1.2 SMA用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61页 |
5.1.3 SMA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 相容剂MHIPS对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2-68页 |
5.2.1 MHIPS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2 MHIPS用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3 MHIPS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4 MHIPS对改性及未改性纳米CG-ATH体系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5.2.5 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研究 | 第65-66页 |
5.2.6 TEM观察纳米CG-ATH在HIPS基体中的分散性 | 第66-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纳米CG-ATH阻燃增效体系的研究 | 第69-105页 |
6.1 膨胀型阻燃体系研究 | 第69页 |
6.2 纳米CG-ATH和聚磷酸铵阻燃体系研究 | 第69-72页 |
6.2.1 聚磷酸铵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70页 |
6.2.2 聚磷酸铵用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6.2.3 聚磷酸铵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6.3 纳米CG-ATH和包覆红磷阻燃体系研究 | 第72-81页 |
6.3.1 纳米CG-ATH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6.3.2 包覆红磷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4-77页 |
6.3.3 SBS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6.3.4 复合材料冲击断裂面形貌研究 | 第78-79页 |
6.3.5 包覆红磷用量对HIPS/CG-ATH/MHIP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6.4 纳米CG-ATH、有机硅酮聚合物和ERP阻燃体系研究 | 第81-85页 |
6.4.1 有机硅酮聚合物用量的确定 | 第81-83页 |
6.4.2 包覆红磷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83-85页 |
6.5 纳米CG-ATH、有机改性蒙脱土和ERP阻燃体系研究 | 第85-93页 |
6.5.1 HIPS/OMMT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 第85-89页 |
6.5.2 有机改性蒙脱土用量的确定 | 第89-91页 |
6.5.3 包覆红磷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1-93页 |
6.6 纳米CG-ATH、改性聚苯醚(MPPO)和ERP阻燃体系研究 | 第93-103页 |
6.6.1 纳米CG-ATH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3-96页 |
6.6.2 包覆红磷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6-98页 |
6.6.3 MPPO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8-100页 |
6.6.4 SBS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6.6.5 复合材料冲击断裂面形貌研究 | 第102-103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阻燃机理分析 | 第105-116页 |
7.1 HIPS/CG-ATH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 第105-107页 |
7.2 纳米CG-ATH/ERP体系阻燃机理研究 | 第107-111页 |
7.2.1 复合材料热失重研究 | 第107-108页 |
7.2.2 复合材料燃烧后炭层形貌研究 | 第108-109页 |
7.2.3 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109-111页 |
7.3 纳米CG-ATH/ERP/MPPO体系阻燃机理研究 | 第111-116页 |
7.3.1 复合材料热失重研究 | 第111-112页 |
7.3.2 复合材料燃烧后炭层形貌研究 | 第112-113页 |
7.3.3 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113-116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6-118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