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异形环件轧制工艺中的残余应力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1.1 引言 | 第7-8页 |
| 1.2 环件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3 残余应力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异形环轧制成形原理 | 第14-23页 |
| 2.1 环件轧制原理 | 第14-19页 |
| 2.1.1 环件轧制静力学原理 | 第14-17页 |
| 2.1.2 环件轧制运动学原理 | 第17-19页 |
| 2.2 异形环轧制特点 | 第19-21页 |
| 2.2.1 异形环件轧制概述 | 第19-20页 |
| 2.2.2 异形环轧制难点 | 第20-21页 |
| 2.3 本文研究的异形环件 | 第21-22页 |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 3 异形环件生产中的残余应力 | 第23-29页 |
| 3.1 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分类 | 第23-25页 |
| 3.1.1 残余应力的产生 | 第23-24页 |
| 3.1.2 残余应力的分类 | 第24-25页 |
| 3.2 残余应力的检测 | 第25-26页 |
| 3.2.1 物理检测法 | 第25-26页 |
| 3.2.2 机械检测法 | 第26页 |
| 3.3 残余应力的危害 | 第26-27页 |
| 3.3.1 残余应力对材料静强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3.2 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 第27页 |
| 3.3.3 残余应力对腐蚀开裂的影响 | 第27页 |
| 3.3.4 残余应力对零件尺寸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3.4 异形环轧制过程中残余应力 | 第27-28页 |
| 3.5 小结 | 第28-29页 |
| 4 异形环件轧制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41页 |
| 4.1 有限元软件 FORGE 介绍 | 第29-30页 |
| 4.2 异形环件轧制成形的有限元原理 | 第30-33页 |
| 4.2.1 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 4.2.2 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变分原理 | 第31-32页 |
| 4.2.3 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求解列式 | 第32-33页 |
| 4.3 异形环件热处理温度场模拟有限元原理 | 第33-35页 |
| 4.4 异形环件轧制工艺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 4.4.1 环件成形工艺设计 | 第35-36页 |
| 4.4.2 几何模型建立 | 第36页 |
| 4.4.3 材料属性设置 | 第36-38页 |
| 4.4.4 网格划分 | 第38页 |
| 4.4.5 接触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38页 |
| 4.5 环件轧制模拟结果与生产试制对比 | 第38-40页 |
| 4.6 小结 | 第40-41页 |
| 5 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 | 第41-55页 |
| 5.1 环件轧制过程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分布 | 第41-45页 |
| 5.2 轧制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5-50页 |
| 5.2.1 主轧辊转速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 5.2.2 芯辊进给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2.3 环件坯料初始温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 5.3 轧制后热处理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0-53页 |
| 5.3.1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 第50-51页 |
| 5.3.2 各个热处理工艺模拟结果 | 第51-53页 |
| 5.4 控制残余应力的途径 | 第53-54页 |
| 5.5 小结 | 第54-5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