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及盆地演化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地层区划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演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9页 |
·盆地周缘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盆地内部地质概况 | 第16-19页 |
第3章 地层对比 | 第19-29页 |
·地层对比的原则 | 第19-20页 |
·四川盆地及周缘中、新生代地层对比 | 第20-29页 |
·三叠系地层对比 | 第20-23页 |
·侏罗系地层对比 | 第23-25页 |
·白垩系地层对比 | 第25-27页 |
·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对比 | 第27-29页 |
第4章 盆地充填特征分析 | 第29-43页 |
·三叠纪盆地充填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侏罗纪盆地充填特征分析 | 第35-40页 |
·白垩纪盆地充填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充填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第5章 地层区划 | 第43-58页 |
·四川盆地前人地层区划概况 | 第43-44页 |
·地层区划的原则 | 第44-45页 |
·四川盆地及周缘中、新生代地层区划 | 第45-58页 |
·三叠系地层区划 | 第45-50页 |
·侏罗系地层区划 | 第50-53页 |
·白垩系-新近系地层区划 | 第53-58页 |
第6章 盆地演化分析 | 第58-73页 |
·盆地内部地层标识分析 | 第58-62页 |
·不整合分析 | 第58-61页 |
·砾岩展布分析 | 第61-62页 |
·盆山耦合分析 | 第62-67页 |
·松潘-甘孜造山带与盆地的耦合关系 | 第63-64页 |
·秦岭造山带与盆地的耦合关系 | 第64-67页 |
·盆地演化分析 | 第67-73页 |
主要认识及不足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