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岩流体性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8页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1-12页
     ·论文所依托项目第11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标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剖面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第15-16页
     ·灰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曲线建立第16页
     ·白云岩氧、碳同位素及成岩流体研究第16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6-1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4页
   ·区域构造及演化特征第18-20页
     ·研究区域及构造背景第18页
     ·构造演化特征第18-20页
   ·川东地区二叠—三叠系地层划分第20-22页
     ·中梁山地区二叠—三叠系地层第21-22页
     ·罗家寨、渡口河地区二叠—三叠系地层第22页
   ·川东地区飞仙关期古地理概况第22-24页
第3章 剖面特征及样品岩石类型第24-34页
   ·剖面特征第24-28页
     ·川东中梁山地表剖面第24-27页
     ·川东北地区井下剖面第27-28页
   ·样品岩石类型第28-34页
     ·灰岩第31-32页
     ·白云岩第32-34页
第4章 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及实验分析第34-44页
   ·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第34-42页
     ·氧、碳同位素表达方式第34-35页
     ·氧同位素性质第35-36页
     ·碳同位素性质第36-37页
     ·海水与大气降水的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第37-39页
     ·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组成第39-42页
   ·样品氧、碳同位素组成实验分析第42-44页
     ·准备工作第42页
     ·样品溶解及测试分析第42-44页
第5章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海相灰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4-56页
   ·早三叠世全球海相灰岩氧同位素及海水碳同位素特征第44-46页
     ·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5页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5-46页
   ·飞仙关组海相灰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曲线第46-53页
     ·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7-49页
     ·氧、碳同位素演化曲线建立第49-53页
   ·飞仙关组海相灰岩氧、碳同位素演化控制因素讨论第53-56页
     ·氧同位素演化控制因素第53-54页
     ·碳同位素演化控制因素第54-56页
第6章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成岩流体性质第56-74页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与同期灰岩对比第57-61页
     ·氧同位素组成与同期灰岩对比第58-60页
     ·碳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对比第60-61页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化流体氧、碳同位素性质第61-63页
     ·氧同位素特征第61-63页
     ·碳同位素特征第63页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化流体其它地球化学性质第63-71页
     ·温度和盐度第65-66页
     ·锶同位素特征第66-68页
     ·锶元素特征第68-69页
     ·锰、铁元素特征第69-71页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化机制推测第71-74页
     ·罗家2 井飞仙关组白云岩白云化机制第71-73页
     ·飞仙关组白云化机制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2-83页
图版说明及图版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贡嘎山东坡森林区地下水补给系数的尺度研究
下一篇:双差地震定位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余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